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鑼鼓民俗技藝往下紮根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沙報導。
點閱率:434

賢聚(厝)社區發展協會辦理暑期活動,邀請地區傳統技藝教練陳為仕指導小朋友敲鑼打鼓,歷時三十小時課程將結束,社區發展協會昨特別帶著十二位學員,前往位於何厝「民俗樓」,更深入的學習,小朋友邊學邊玩,現場笑聲不斷,十分熱鬧!

為推展傳統技藝,陳為仕曾前往湖埔、金鼎、開瑄、金鼎、古城等國小傳授傳統音樂,傳承鼓藝,賢聚(厝)社區發展協會於暑期辦理活動,廣邀社區小朋友前往參加,並由技藝教練陳為仕指導小朋友,敲鑼打鼓。

此次賢聚社區發展協會的活動,共吸引十二位小朋友參加,男、女各六位,為國小二至四年級學生,組成男、女鑼鼓隊,進行練習。

陳為仕表示,十二位小朋友,所學的是最基本的「鬧台」,所用樂器為,小鼓、通鼓、鑼、大鈸、小鈸、小鑼、木魚(倒板)等。鬧台演出內容包括,四擊頭|三界頭、慢戰|隔鑼、隔鑼|慢戰、慢戰|緊戰、緊戰|慢戰、慢戰|隔鑼、弄加冠|慢戰、慢戰|壓鑼、緊戰|四擊頭。

陳為仕也指出,在賢聚社區三十小時的課程裡,十二位小朋友均學會「鬧台」了,接下來可以在做進一步的學習,不過時間有限,恐怕要等下一階段了。

賢聚社區發展協會表示,賢聚社區為振興傳統技藝,特別辦理活動,讓社區的小朋友都來參與,由陳為仕擔任教練,學習中華傳統民藝。

而眼見三十小時的課程將結束,為了讓小朋友對於所學的鼓藝以及其所代表的意涵有進一步的認識,故特別帶領十二位小朋友到何厝,陳為仕為打造的復興鼓藝社,更深入學習。

陳為仕帶領十二位小朋友,逛完他所珍藏以及精心規劃的民俗樓,裡面包括傳統戲曲生、旦等衣物、道具、傳統農村用具,包括收麥用的、種花生用的、另外也有古代婚嫁用具、古早梳妝台、胭脂盒、神龕、各式竹籃,有訂婚下聘用的、有送禮用的,大大小小,琳瑯滿目,讓小朋友看得目瞪口呆。

賢聚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盧連城表示,希望陳為仕老師能繼續指導學生,讓社區的鼓隊學習不中斷,故帶著小朋友前往何厝,實地參觀各樣傳統戲曲用具、進一步學習,除了藉以傳承傳統民容技藝,也讓鼓隊未來能發展成賢聚社區的特色。

因此,賢聚社區為振興傳統技藝,除了原有的鑼鼓設備外,在經費允許下,亦擴充鈸、鼓等,希望長期來根植社區鑼鼓隊,讓十二位國小二至四年級的小朋友,在暑期活動後能繼續練習,十二位賢厝社區小朋友,在暑價學習傳統技藝,在陳為仕的指導下,學會最基本的「鬧台」,昨在社區理事長的帶領下到何厝復興鑼鼓隊學習,看著各式各樣稀奇的演員道具、衣服、武器,其中小朋友最熟悉的是關刀,好奇的他們一一拿起來比手劃腳,不時傳出陣陣的笑聲,現場好不熱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