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縣長:文化園區是否設置藝術品自己不堅持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縣府報導。
點閱率:387

向來重視公共工程品質的縣長李炷烽,對於金門文化園區要設有公共藝術品一事,昨聽取本土藝術家吳鼎信和景觀大師朱魯青的建議,強調設置與否自己不堅持,但要設置就要透過公開評選機制,以達畫龍點晴效果。

李炷烽對於金門文化園區工程品質不盡理想,曾在現地會勘時給予廠商當面的直指。昨日上午,縣長李炷烽原本打算聽取景觀大師朱魯青對於金門文化園區公共藝術品設置的簡報,但由於金門縣文化局和朱魯青在溝通上產生落差,致朱魯青並未提出簡報。

朱魯青表示,在文化局人員陪同,於看過文化園區現場後,並做資料蒐集才敢做意見發表。他也以自己從事景觀設計的經歷,對於縣長李炷烽內心著急文化園區工程所發生的問題,認為問題既然已發生,就要有方法和步驟來尋求解決。並可朝成立專案小組、列出工程缺點,根據缺點來做補救和改善。同時建議增加預算以進行綠化植樹來修飾文化園區的稜角。

而受縣長邀請與會的本土藝術家吳鼎信則有感而發的指出,金門開放觀光十幾年,對公共工程或公共藝術設置或活動舉辦,到底找專家來是幫助金門人,還是害金門人,大家心裡很清楚。他直言表示,金門地理環境特殊,只有在營造公共建築或藝術品、馬路等,能讓觀光客一見到就有會心一笑感覺,才是成功的作品。

吳鼎信也就事論事講真話指出,碉堡藝術節若有他參與的構想,則會邀請國內外雕塑家每人創作一件作品,來辦很大型的展覽。展覽結束後,作品並陳展在伯玉路兩側,當做金門的文化資產,不致像碉堡藝術節過後留下一大堆垃圾。

他也指出,許多文化藝術活動的舉辦,其實也不能怪縣長什麼,畢竟縣長確實公務繁忙,又不是每個人在各方領域都是專精。吳鼎信並指出,伯玉路路燈設計在「眉睫」的畫蛇添足,如能找在地人參與評選,落差不會差很多。他並指出,以前的金寧鄉公所辦公大樓設計得有如殯儀館,連鄉長都不願意進駐,且水頭小三通旅客服務中心設計像一條船,但去頭去尾,總是美中不足。

吳鼎信也以過去水頭舉辦文化藝術季的路口標誌設計,和莒光樓「金門」造型電話亭,一個是老師、一個是木工設計,強調金門人才不比外地專家差。而許多工程設計重點未掌握,常造成不倫不類,像這次金門高中邀請他本人與一位留英、一位留美專家做藝術評比,即是認為有金門人參與其中,比贏比輸總要讓大家盡心努力付出去設計。

縣長李炷烽則強調,人的價值不在金錢多寡,重在精神的體現。吳鼎信言出肺腑的真言,值得規劃設計者、建築師、廠商等用心思考,以能用心表現出來,否則就蹧踏了自己的智慧。他也認為,一個大的建築群營造,不只是形體的建築,應有靈魂的展現,否則欠缺一份情感投入,廠商不當一件正事做,工程品質自然落差大。

李炷烽指出,金門文化園區由於環境大,綠美化應先著手去做,以將環境佈置出來,能達到至少「曲徑通幽」,最少能將醜態圓場。金門縣文化局也應督導廠商,多用一點心把庭園佈置起來,才不會愈做愈偏差。而公共藝術品的設置,不急著做,如能將五、六百萬元的經費,爭取文建會同意轉化為其他景觀改善,以後再由縣府投資經費來做,又何嘗不可。

縣長李炷烽也表示,自己對於文化園區工程一再直指廠商,心中真得很難過,難過的是廠商不當一回事。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職責,任何職位掏心掏肺、盡責盡力就是負責任的表現。而他本人並有決心,要請建築師給個建築師本人銅雕,豎立在文化園區,以見證此建築的為後人公評。他並強調,做任何事情用心,自然結果就不一樣。並希望金門縣文化局和廠商共同勉勵,以將補救做得更好一點,否則被人一再批評就不值一毛錢了。

吳鼎信也表示,國際知名的藝術家梵谷,當初在畫作甄選被排在最後一名,可是他的思想卻超越人類一百年,令人佩服。吳鼎信也不諱言表示,以前和縣長未有接觸,懷有不好印象,這次參加討論,見到縣長勇於批判,絕不隱瞞,也令他佩服不已。

而昨出席與會的有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課長郭朝暉、李錫恭,以及廠商代表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