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有成金門農工獲環保優等獎
全校師生齊力推行環境保育工作兩年有成,今年經環保局推薦獲全國九十五學年環境保護績優學校高中職組優等獎,校長陳水芳表示,「以善止惡」,鼓勵師生走入社區服務民眾,響應環境保護活動,讓大家有滿分、健康的校園,也讓校園的環保能做得一天比一天更好。
國立金門農工職校,原為福建省立金門高級中學職業部,民國七十年八月一日奉教育部核准獨立設校,七十三年七月一日復奉核定改隸國立,含四類十一科,(94)學年共有學生1189人,教職員工154人。
近年來校長陳水芳因應地區學生銳減之危機,積極結合現有資源,先後成立財團法人金門高職文教基金會、學校校務發展委員會,朝向調整科別,謀求學校永續經營,此外他也特別重視學生的生活教育,積極推動環境保育觀念,期盼學生能做好環境保育、社區勞動服務等工作,並從平日校園生活中做起,落實環保工作。
金門農工推行「教育部94年健康促進學校活動」,設有衛生委員會,除推動相關議題外,並將環保教育主題納入委員會研議,並設立工作小組,負責推動執行下列工作。
金門農工全校動起來力行環境保育工作,從校園綠美化、垃圾分類、節約資源實習材料重複使用、落葉作堆肥、廚餘固化當料飼、編定環保教材、節約用電、走入社區參與環境整潔服務工作,透過戶外活動的參與落實「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下」的觀念等做起,營造健康、滿分的校園,也獲得肯定。
金門農工指出,94年執行校園及週邊環境綠美化,將太湖風景區納入整體規劃。校園植栽多樣化,約21公頃的校地,其綠覆率高達60%。另外,舉辦垃圾分類,減廢節能,包括:保特瓶、鋁箔包回收每年回收量報1,594,000個,尼龍袋代替塑膠袋,每年統計節省3,200個,舊書回收每學期約2,000公斤,廢電池回收每年約300公斤。
並且將廢棄物變賣,所得並在公庫設專戶管理支用,食用油桶改作為鐵畚斗每年製作250個,對斷柄畚斗維修每年計約300個,落葉作堆肥每年約800袋,廚餘當堆肥每學期約1450公升,廚餘固化當料飼,及廚餘營養液澆灌花木作物研究,亦成為園藝科、農科及養殖科教學研究會探討的主題。
另外將實習材料重複使用,將設置管線、馬達,用校門口水溝回收水澆花。室內配線PVC管、工業配線導線等材料耗材,以變更尺寸方式重複用在不同的教學。車削後之材料廢料,變更尺寸重複使用於教學。漁航科插網用鋼索除了可以重複練習利用外,插網實習廢材回收,可作為人工漁巢使用,做到資源回收再利用。
另外,並編定環保教材,利用演講、參訪、課程融入教學方式,宣導力行生活環保,包括為什麼回收廢乾電池、垃圾分類短劇、賞鳥生態保育、瓊林宗祠之美等。
節約用電,電費降低百分之十九點二,全校師生同仁加強宣導省水節能措施,暑假半日合併辦公外,公共使用之熱水器、飲水機、實習工廠暑假期間關閉其電源。每日專人巡查水電使用狀況,並填寫記錄,一連續的努力,促使95年學校電費降低19.2%。
此外鼓勵學生善用網路資源,將能力帶著走,金門農工表示,學校的圖書管理電腦化為地區首創,已協助地區十所中小學:湖中小、柏村國小、正義國小、金鼎國小、開瑄國小、金沙國小建置管理查詢系統,舉辦資料查詢比賽、學校圖書查詢電腦化、舉辦讀書會,各班討論內容上網,便於查閱參考,輔導學生專題寫作參加小論文撰寫比賽,期盼能在活動學習中,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每年配合各大活動,鼓勵全校師生走入社會,參予社區服務工作,以響應「清潔地球,環保台灣」活動,除特別舉辦登山健行太武山淨山活動外,認養河川,成立該校水環境巡守隊,鼓勵師生參加國家清潔週活動,另外也配合地區料羅灣淨灘活動,並訂定校園清潔日,以讓全校師生總動員,合力同心清潔校園。
金門農工指出,陳水芳校長十分重視學生的生活教育,並曾指出,學生過去的習性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所以要各處室在舉辦活動時,都念茲在茲以搭配環教當作活動的主軸,「以善止惡」。並且於登山健行活動後,敘獎全校574位學生,以讓學生滋長善念、身體力行,表現出善行,保護愛惜我們的環境。
而陳水芳也表示,學校各處室落實推動環保工作,包括埋管線抽回收水澆花、實習課程的巧心安排,讓實習材料得以再用,垃圾分類減量,廢棄物變賣,並在公庫設專戶妥善管理,「減廢節能」,營造出環保、健康的校園。
校長陳水芳也表示,「以善止惡」是大家的共識,鼓勵全校師生走入社區服務民眾,響應環境保護活動,讓大家有滿分、健康的校園,也讓校園的環保能做得一天比一天更好。
陳水芳也說,學校在推動環保工作兩年來,大家同心協力所做的努力小有成就,經縣環保局推薦,榮獲全國九十五學年環境保護績優學校高中職組優等獎,這一份殊榮是屬於學校每一份子的,也期盼大家再接再厲,繼續做環保,並推己及人,大家共同營造美麗、健康校園、家庭以及社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