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教工坊學員建構了三個社區地圖
金門的故事,是越來越長了!數十名參加環教工坊的學員,透過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建構了三個社區地圖,地圖裡有陳年故事,有反思,也有對未來的憧憬。一幀空間地圖,吸納了不同經驗的心智地圖,化成有趣的古往今來。
金門國家公園與師大環教所合辦的「九十五年(第三屆)金門國家公園環境教育活動」昨天進入尾聲。工坊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讓學員們學會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s;PPGIS)的基本操作。
地理資訊系統(GIS)可以結合電腦軟體、硬體、地理資料及專業人員,進行資料收集、儲存、更新、處理、分析,並展現各種地理相關資訊。
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PPGIS)則是讓一般大眾使用GIS,以達到民眾參與決策的目的。它可以運用在原住民地圖(社區地圖)、環境影響評估、都巿規劃、社區林業、自然資源管理、土地估價、土地改革等。
在第三屆環教工坊中,學員們利用PPGIS,先召開事前準備會議,決定以新市、后湖、金城等三個社區的變遷或風貌做為主題;再由學員徒手繪出心智地圖;然後將最有價值的空間觀察、歷史記憶等,透過照片、錄影、文字,存入GIS的資料庫。最後從螢幕中電子地圖上所標定的符號點選,就可以看到這個地方的今昔或願景(以照片、攝影等多媒體表現)。
以金湖的變遷為主題製作社區地圖的學員,在討論過程中,激盪了許多記憶。例如第三士校早期是金門自衛隊要參加國慶閱兵前,實施集訓的場所;兩蔣(蔣中正、蔣經國)所吸收的衛士隊,也要先在這裡受訓。民國八十年到九十年間,士校因為兵源減少,改為幹訓班;今年六月整修,經過一段時間的荒廢後,又改為新兵接受專業訓練的地方。
金湖的光華園原本是空飄站,兩岸對峙期間,對大陸的宣傳品,是用以比房子還大的氫氣球空飄;上面有滴水定時器,在天氣穩定時,空飄物資會在預定的地點的降落;內容除了宣傳單、國旗,還有梅花牌的香菸、毛巾等。空飄之外有水飄,東西也是由光華園運出。光華園也是一個廣播電台,專門進行心戰|大陸同胞白天要聽大鄧(鄧小平;已故大陸領導人),晚上就改聽小鄧(鄧麗君;已故歌星)。
金湖現在的消防分隊大樓,原本是物資處。新巿公園原本是工兵倉庫。衛生局原本是監理所|在兩者之間,有一段時間則是農會的場址,用於調節蔬菜價格。
金門高職所在地原本是湖中。湖中與「八三一」與監獄,原本都只有一牆之隔。早期的學生會看到阿兵哥用頭盔排成一長隊等著進軍中樂園。受刑人則理著光頭;他們要清水溝,掃馬路,但當時犯法的人似乎很少。
民國七十幾年,路燈很少;「天主堂」的羅神父喜歡在月亮和星光下散步;他告訴小朋友,月下只有我和鬼,還有貓和狗。當時的小朋友|陳宗新,現在已經退休了。神父有養馬,還有一部白色的福斯車;當時連縣府要接待外賓時,都會向他商借。在那時代,農會的職員比縣府的公務人員待遇好;有人老師不當,寧可去農會,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今年要上大一的何安琪、陳采寧在唸湖中時,已成廢墟的天主堂,是她們探險過的地方。現在,天主堂主體已經不在了。
湖中遷到太湖畔後,學生上課時,玉頸鴉,鸕鶿都會來旁聽。何安琪說,有一次,可能玻璃擦太亮了,一隻鳥兒撞落,再次起飛,卻撞斷了脖子,同學們只好為牠舉行葬禮,
中正堂是金門腹地最大的戲院,更早期是鐵皮屋,將來要變菜巿場。以前,阿兵哥黃昏五、六點會在操場集合,買零食,準備入場看電影。張宏彬說,小朋友會趁亂混進去(看霸王票),剪票的小姐不會刻意為難;當時若大手牽小手,小朋友是免費的。
中正堂後面有碉堡,有樹蔭;老人們會帶著孫子來此下棋。小朋友會自己找樂子,鑽碉堡。碉堡的射口有沙堆,小朋友會把一些寶物埋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
張宏彬(流浪教師)認為中正堂的空間應該用來貫穿今昔記憶,至少應該做展示廳,不應該拿來當菜巿場。
金城社區地圖的討論中,也有一些故事。黃彩戀(教師)表示,東門的巴剎(bazaar;中東國家對市場的稱呼)有一家「蒙利」叔仔開的廣東稀粥,似乎是全金門第一家;感情上,味道也是第一,讓人回味無窮。
巴剎的頭是雜貨、中段是肉攤、尾段是魚攤。巴剎尾有一口井,全巴剎吃水和用水,都賴它。巴剎收攤後,地板會被洗刷乾淨,「笑米」叔仔會拿著炭在地上作畫,小朋友也拿著紅磚塊跟著畫。
城區的觀音亭是金門最早的佛寺,在唐貞元時期就有了,見諸石碑(據惟德法師所說轉述),但石碑已被破壞了。觀音亭在清代發生過一次火災,四周無水源,卻自然湧出泉水,因此才有靈濟寺之名。
后湖的社區地圖焦點在長城堡和許獬(許氏宗祠)。許獬與人鬥文的故事和對聯(頭寮頂上日日冬至;洛陽橋下夜夜春宵),由許獨鶴(教師)口述,置於GIS中。
黃雪蔭(教師)表示,長城堡對很多人來說是舊軍營的新體驗。已經有「九條好漢」準備在鬼月結束後,深入一探,做為環教工坊的後續研究。
許寬(縣府參議)表示,后湖的海灘曾被盜採,過去是用騾馬馱粗砂,後來則是用怪手。海邊的軌條砦除去之後,石斑魚不再來甩尾,漁民的收穫也跟著少了;這是以前想像不到的。
透過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黃雪蔭等人盡情討論,他們認為整個后湖是很有賣點的|中心教練場可以辦「夏天的吶喊」,海灘可以辦音樂季。
規劃設計及籌備環教工坊的人員有蔡慧敏(師大環教系副教授)、邱天火、陳秀竹(金管處保育課)等。
蔡慧敏認為學員們對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及環境教育的接受的能力很高。她表示,同一空間,不同的人,不同時間,會產生不同的記憶;透過社區地圖,將集體的記憶激盪出來,就成了集體智慧。她說:金門人的故事越來越長了!「金門學」就掌握在每一個具有環境素養的金門人手上。
她說:環境工坊的舉辦,就是要提昇大家的環境素養,從觀察環境、愛護環境,達到永續利用環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