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道上〉看八次才發現是恙蟲病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479
■英坑一名婦人身上出現像粉刺(青春痘)的焦痂,進出診所和醫院八趟,經過好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被醫師診斷出是恙蟲病,讓左鄰右舍覺得不可思議。
這名婦人表示,剛開始,她的肩上出現像是「挑仔籽」(青春痘)的東西,去金城看了皮膚科,醫師(開業醫)說不是恙蟲病,是「生丁」,還說拿藥服用後,兩三天就會好。
後來,婦人開始發燒,就到山外的醫院看病,從皮膚科看到外科再看到內科,醫師都說不是恙蟲病。
內科還說是睡眠不足,心情壓力大,並開了藥。婦人認為是安眠藥,沒有吃,只覺得很不舒服,剛好丈夫也要看醫生,就一起去。
經病人自己要求要吊點滴,要抽血檢查,醫師才照病患的要求做,結果發現,婦人果然是恙蟲病,肝部已經受到感染,於是才讓病人住院。
■何厝一位木匠摔傷骨折,到院就醫,但四個月當中,每月換一位一醫師。
木匠跌傷後,由第一位醫師為他治療,他一直覺得不適,每周回去復診。第二個月,換了一位醫師,看了他的傷勢說:還好。第三個月,又換了一個醫師,並對木匠說:你不要來得那麼頻繁,這樣會浪費醫療資源。第四個月,第四個醫師說為他做細菌培養,並叫他不要頻頻回診。
木匠被嫌,只好改別的醫院看診。經三位醫師會診後,發現骨頭已被病菌入侵,要他趕快到臺灣就醫。榮總則檢查出是骨髓炎,幫他動了兩次手術(至少六個月才康復)。
木匠的慘痛經驗,是在署立醫院成立以前。他當時就希望金門能有長期駐診的醫師,因為如果一換再換,很可能忽略病患的需要。不過,他的心願,似乎沒有實現,因為現在到處都有醫生流動太頻繁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