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島嶼會議蔡慧敏探討金門島永續教育獲熱烈回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蔡慧敏,八月初出席參加夏威夷茂宜島第九屆世界島嶼會議,以目前推動中的金門烈嶼「綠色學校」計畫及「為永續未來而教育」為主題,發表論文,獲得與會者極佳回應與廣泛討論。許多島嶼出席者並表示希望學習此類型教育,以增進年輕學子的鄉土情懷,出外就學後願意再返鄉居住與經營。
蔡慧敏相信,金門島的「永續教育」,如能持續努力與推廣,除了促進島嶼發展邁向永續,也將成為國際上許多島嶼地區希望學習與交流之示範島嶼。
蔡慧敏指出,第八屆世界島嶼會議於2004年十一月一至五日在金門召開後,「金門」就列在國際島嶼研究社群重要文獻中,並持續為島嶼研究社群所引述,作為島嶼發展的典範之一。今年八月初,她本人出席在太平洋的夏威夷茂宜島第九屆世界島嶼會議,與會者多次讚頌並特別感謝在金門所受到的各界熱忱接待,並感佩金門會議參與者之多元,以及成果的豐碩。
蔡慧敏表示,第九屆世界島嶼會議的主題訂為「永續島嶼、永續策略」,在策略討論時,則特別以「教育」及「人才培育」為重點。
她指出,由於相對較小的面積、有限的自然與人力資源、環境敏感性、歷史文化獨特性、及自然與人為災害之作用等因素,小島社會在面對全球變遷及全球化之過程,具有更高的挑戰度。而在已是民主化的國家,島嶼地方政府與居民對於家園的發展決策,具有決定性的關鍵。因此,對於環境的挑戰(包括氣候、水資源、廢棄物、海岸、棲地等)、居民的環境安全、合適的產業、生活的品質、跨世代的永續發展等,島嶼居民應有更佳的知識能力與環境素養,以因應快速變遷的環境。而會議中,對於島嶼人才之培育、特有語言、文化、傳統技能、科技創新等,皆有特別論文及專題演說。
蔡慧敏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會中特別放映「島嶼新生代願景」,倡導年輕島民的教育計畫,並設攤位在大會園區「永續博覽會」上展示。
蔡慧敏於會中發表的論文也是呼應此計畫,特別是以目前推動中的金門烈嶼「綠色學校」計畫及「為永續未來而教育」(也是聯合國所推動的「2005-2014永續教育十年計畫」)為主題,報告吳啟騰校長在烈嶼國中服務時,結合烈嶼四所國中小推動的「綠色學校」的計畫內容,以及目前推廣至全金門二十五所中小學之狀況。論文中報告在金門推動的永續教育主要為:
一、「以島嶼為念」:提昇島嶼環境素養,以島嶼的特色、優勢及永續發展為念,推動島嶼學童及青年教育。二、永續校園:以烈嶼國中的永續校園為例,倡導替代能源、節水、校園生態化等設計,啟發科技創新及環境保護之學習情境。三、島嶼家園學習計畫:以金門各中小學經常推動的戶外教學與鄉土教材為例,推動島嶼家園之自然與文化學習活動。四、學校與社區連結:以卓環國小「走入東林」之網頁為例,經由社區長輩與耆老訪談,以及歷史考察登錄活動,將學童之學習活動與社區產生連結,深化情感與提昇服務社區的能力。五、環境行動:以淨灘、資源回收、社區服務等行動為例,培養環境承諾及環境行動力。六、島嶼新世代論壇:以教學上引導討論為例,然而也自承當前教育中對學生論壇較不重視,爾後應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中的「島嶼生活之青年願景」計畫,提供討論平台,鼓勵經由參與過程,讓小島的孩子及年輕世代能夠看到他們的島嶼家園之發展與改變之可能;並學習在島嶼家園發揮夢想,以及增進規劃、行動與實踐之能力。
由於報告中有許多照片佐證,獲得與會者極佳回應與廣泛討論。許多島嶼出席者表示希望學習此類型教育,以增進年輕學子的鄉土情懷,出外就學後願意再返鄉居住與經營。蔡慧敏相信,金門島的「永續教育」,如能持續努力與推廣,除了促進島嶼發展邁向永續,也將成為國際上許多島嶼地區希望學習與交流之示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