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毋忘在金民進黨尋找金馬獎大頭兵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綜合報導。
點閱率:508

為慶祝八二三砲戰四十八周年紀念日,民進黨族群事務部昨日發起「毋忘在金|尋找金馬獎大頭兵」活動,也希望大家重回金門、幫助金門,打造成為兩岸的和平走廊。

民進黨主席游錫特別發表「從毋忘在莒到毋忘在金」專文,為所有曾在金馬前線付出的軍民致意。此外,立法委員鄭運鵬、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執行長林豐喜及其他多位金馬獎大頭兵也暢談金門經驗。

民進黨族群事務部主任楊長鎮指出,來自台灣駐守金門前線的弟兄們,為了保衛台灣,奉獻他們的青春歲月,也彰顯了他們「毋忘在金」的感情。

父子都在金門服役的鄭運鵬提到,父親曾參與八二三砲戰,自己則遇到1996年台海危機,兩人可說是同樣經歷金門最艱困的時刻,對金門有很深厚的感情!唯一不同的是,對鄭運鵬而言,卻有更多的感慨,因為當兵離家的第一年,旋即遇到喪父及兵變,但也因此,得到當時許多長官的鼓勵,讓他對金門存有一份感恩。鄭運鵬到芬蘭旅遊時,曾看到當地的花崗岩及觀光發展,他期待同樣擁有花崗岩礦產及觀光特色的金門,可以發展得更好!

一家三代九口都在金門服役的林豐喜,現場展示出許多擔任蛙人訓練軍官的照片,回憶當年蛙人不分晝夜泡在海水裡防範對岸水鬼入侵的艱苦,並細數金門的種種,從一磚一瓦、到太武山上、料羅灣口、到號稱中士的軍犬等等:::,都看得出林豐喜對於金門的思念。即使是退役後,林豐喜也常常回去金門關心當地事務,視金門為第二個故鄉。

活動現場,特別邀請兩位金馬獎大頭兵與會。收藏近四百封情書的陳金讚,當年靠著從不間斷的信件往返,讓他逃過金馬獎大頭兵兵變的宿命,最後終成眷屬。客家籍詩畫家吳德亮,也將當年前線當兵的景像轉換成創作的題材。這些都是他們對金門深深的感情。

族群事務部副主任高丹華指出,除了現場的金馬獎大頭兵外,也有很多曾經在金門服役的弟兄們,仍常邀約重返金門,他們看著金門從戰地到成為兩岸小三通門戶,也從金門過客變成心繫金門的有心人。民進黨族群事務部也特別成立部落格(http://blog.yam.com/kinmen2006),呼籲所有懷念金門的「金馬獎」大頭兵,上網找回屬於自己的「毋忘在金」,並化思念為行動,回到金門,幫助長年為戰地的金門,發展出觀光的路,打造兩岸的和平走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