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伯玉路行道樹更新是非難斷
伯玉路有沒有因為更新行道樹而砍掉樟樹?有人說絕對沒有,有人說絕對有!兩個「相反詞」,卻成就了一個大共識|樟樹是很好的樹,造林的人不會捨得砍,也不應該砍!
伯玉路的行道樹更新已經完成,又因為兩排小葉欖仁背後的光臘樹等已經冒出頭,長得比小葉欖仁還高大,讓反對者在情緒上,變得比較緩和。
一位國家公園的退休處長日前曾透露自己曾把小葉欖仁的更新視為「金門之恥」,至今仍不能接受,但最近看到後面多元化的樹種已經冒出頭來,心情卻已經變得愉快,不再忿怒。
這位處長所說的金門之恥,被與造林、保育有關的人員解讀為「選種不當」或違反「成工不毀」的原則。
「選種不當」的爭議是因為小葉欖仁似乎不會比樟樹更適合當成主要道路的行道樹。「成工不毀」(既已完成,就別搗毀)是因為原有的樟樹已經長大,不應該為了更新樹種而伐除。
對於有沒有砍樟樹一事,金門林務所前所長昨天用很平和的語調澄清,他說在自己任內絕沒有為了更新小葉欖仁而砍掉樟樹,因為樟樹是很好的樹。他表示,當年砍掉的,幾乎都是木麻黃;因為丹恩颱風之後,幾乎所有的木麻黃都被摧折了。至於環島北路還剩下半條木麻黃道(瓊林往金城),則是危險的。
這位所長表示,種樹人的苦功,往往要十幾年後才會被人知道;小葉欖仁好不好,十年以後就知道;但他必須說明,當時並沒有砍樟樹。 林務所一位課長表示,樟樹是很好的樹,但在伯玉路長得並不好;即使如此,當年也沒有刻意砍掉樟樹;如果有,應該是為了在颱風過後,搶通道路,或是樹苗已經被木麻黃壓倒了。至於小葉欖仁則是當初幾位資深人員共同決定要採用的,有些已經退休了。
這位課長表示,伯玉路上原有樟樹還留著,小葉欖仁還是會形成綠色隧道|不信可以到林務所的苗圃看看。至於小葉欖仁雖然在臺灣退流行,並不代表是「淘汰」|如果淘汰就會被砍掉。他還說,小葉欖仁的葉子很細,葉落腐爛,不致於淤塞水溝。
一位已退休的課長也表示,當年並沒有為更植小葉欖仁而砍伐樟樹。
林務所的「前所長」並不只有一位。另有一位前所長表示,在某一段時期,絕對有為了更新行道樹而砍掉樟樹的行為,而不只發生在伯玉路。
一位長期與樹為伍的人員則表示,當年砍樟樹是為了讓更新樹種的工程可以方便進行。伯玉路的樟樹究竟有沒有「覆成工而毀之」?在截然不同的答案下,至少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那就是樟樹是很好的樹,不應該砍,也捨不得砍!
有砍?沒砍?都已經俱往矣!重要的是維護好現有的,尤其是各項工程進行時,要做好工程監督的工作,不要讓包商有心或無心亂砍。
不管樟樹有沒有被砍,但該種的還是要種的!根據林務所委託臺大所做的研究,臺大建議要在伯玉路每兩株小葉欖仁之間的偏後方,加種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