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浦邊貝塚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銷蝕當中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751
字型大小:

浦邊貝塚是三、四千年的人類遺跡,發現至今已經十一、二年,至今並未報請成為合法的遺址,更談不上保護,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銷蝕當中!

浦邊貝塚的發現者陳仲玉昨天帶著社造相關人員,一起探尋「古早人的腳印」。這項浦邊貝塚文化資源探索研習活動是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社區營造中心協辦,浦邊社區發展協會承辦。

陳仲玉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退休後由專任改兼任);他在一九九四年(民國八十三年)發現浦邊有兩處貝塚(相距約二百公尺)。

經碳十四測年,這兩處貝塚,證明約在四千五百年前到三千五百年前之間,浦邊就已經有人類的聚落存在。在貝塚中,發現了質地鬆軟,屬於泥質夾紅土的陶器,是以低火候燒製而成的。有些陶器有紅色陶衣,有些沒有,另外還有少數的泥質夾砂黑陶和淺黃近白的陶片。

不施紅色陶衣的陶器外表,有的有平行線拍文,有的細繩文或網紋、刻劃波浪紋等。器形有淺口圜底缽形器為多,也有大型束口甕。 除了浦邊貝塚,陳仲玉也在十幾年前發現了金龜山貝塚,年代測定是在七千七百年前到五千二百年前之間。陳仲玉表示,從金龜山遺址到浦邊遺址,顯示早期在金門定居的人類,先擇在海灣的山坡地居住(金龜山),然後再遷往海岸地帶的平地(浦邊)。金龜山文化是以漁獵為主,浦邊文化則已有簡單的農業。

金門已有千年的歷史,那麼二千多年前到三千多年前的金門人何在呢?陳仲玉推測,金龜山和浦邊文化時期的金門人,可能是百越人,也就是國際人類學界所說的南島語族(臺灣的高山族也是南島語族)。南島語族擅於航海,有冒險精神,流動性大,也許在金門住了一段時期,又舉族遷往他處。

參加貝塚研習的人員(包括浦山里里長周家才)對浦邊遺址如何保存十分關切。陳仲玉表示,原本學術界有了新發現之後,政府就應該進一步採取必要的保護,但金門這幾處貝塚,據他所知,十多年來,一直沒有申請指定為遺址。

他表示,他是浦邊貝塚的發現者,為後續的工作提供意見,是義不容辭的,但現在這個社會,一個已退休的人,說什麼都不算數;並且,浦邊貝塚若不能先成為指定的遺址,一切都是空談。

他表示,這樣的貝塚遺址,在臺灣的例子不多,一旦指定為遺址之後,就開始有維護上的問題;地方政府是把它視為燙手山芋或是有聲有色的文化資財,將會決定貝塚的命運。

未來維護和研究的工作,必須靠社區的意志;只要地方願意做,給文建會一個好的理由,相信就會有相關經費的挹注。如果不做,一分一秒,貝塚都在損失。

昨天的研習,工研院能資所研究員郭泰融向學員說明透地雷達在浦邊貝塚中的應用。陳仲玉表示,隨著科技進步,應該可以重新用透地雷達,找出整個浦邊貝塚的範圍。

陳仲玉表示,人有命運,古蹟或遺址也有命運|浦邊貝塚的命運,就決定在金門人怕不怕麻煩,文化局願不願負起責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