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宗祠文化金門特色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專題報導。
點閱率:668
字型大小:

開放觀光後的金門,給觀光客的印象是樹多、路多,還有宗祠多。在金門各姓宗祠就有一百六十二座之多,尤其是蔡姓聚落的金湖鎮瓊林里,則以「七宗八祠」之勝,堪稱金門、也是台灣地區第一,並成為觀光客和喜愛研究宗祠的學者,喜歡造訪的聚落之一。

宗祠或稱家廟、祠堂,是各姓氏奉祀祖先神位的建築,以金門的土地面積約有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各姓宗祠就有一百六十二座之多,密度之高為台灣地區之冠。

其中,瓊林里以蔡姓一姓,就有大宗蔡氏家廟、十六世藩伯宗祠、前庭房六世宗祠、坑墘六世竹溪公宗祠、新倉下二房六世及十世樂圃公宗祠、大厝房十世伯崖公宗祠、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等七座宗祠,連同怡榖堂書房在內的閩南式古厝建築群,在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經內政部公告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瓊林在明、清兩代人才輩出,一里之地,出了進士六人、舉人七人、貢生十五人,武將六人,文臣武將人才輩出,並以忠孝廉節事蹟多著稱,澎湖第一位進士蔡廷蘭即是祖籍瓊林。

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瓊林原名平林,還是皇帝御賜里名,木匾現仍高懸在宗祠內,見證這段歷史。

明代熹宗天啟五年、即西元一六二五年,福建巡撫鄒維璉以平林人蔡獻臣學問純正,奏請朝廷御賜里名「瓊林」;蔡獻臣為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年)舉人,第二年再中進士,曾官至湖廣按察使、浙江提學,逝世後追贈刑部右侍郎,為官清介亮直。

瓊林又有「名宦鄉賢」之譽,緣由是明代從穆宗隆慶到神宗萬曆二十年間,「瓊林三蔡」蔡貴易(官至浙江提學、督學貴州)、蔡守愚(官至雲南布政使)、和蔡獻臣三人先後登進士第,貴易和獻臣父子並有「父子文宗」美譽,到清代乾隆年間,泉州知府題匾「名宦鄉賢」。

位於全島蜂腰部的瓊林里,現為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維護的傳統聚落,不但以宗祠、風獅爺、一門三節坊和閩南古厝聞名,在兩岸軍事對峙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地下的瓊林有戰鬥坑道串連,吸引慕名的遊客,可以說是文化和戰鬥金門綜合體的縮影。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