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與德化陶瓷合作的展望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384

在金門與德化陶瓷合作交流的簽約儀式上,曾經展示了一個叫做「攜手共榮」的中國專利瓷雕。

在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時,「攜手共榮」曾被用做贈禮,做為紀兩岸政黨交流的紀念。

這件中國專利瓷雕的規格是八十八公分乘四十六公分。原料用的是日漸枯竭的上等中國白瓷泥。

它的主體是兩個相連的葫蘆,看起來就像個「囍」,代表兩岸合作,雙喜雙贏。

葫蘆上鑲嵌著大朵的牡丹與菊花|牡丹代表富貴,菊的諧音就是「吉」,象徵中華兒女富貴大吉。

其上的牡丹與菊花,花朵晶瑩潔白,花瓣薄如膜,花蕊細如絲,栩栩如生,足可亂真。設計者是德化辛默樓藝術總監陳仁海。

「攜手共榮」燒成的難度極大,因此是「十件九不成」,就像兩岸合作的歷程|極美而極艱,艱極而美極。

金門與德化陶瓷或大陸陶瓷的合作,在小三通之後,早就有人提議,但真正將企圖心付諸行動,則是在今年四月,金門縣組成了陶瓷考察團到德化參觀,雙方建立了共識,議定及規劃兩地的合作。

今年八月三十日,時機成熟,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院與金門陶瓷廠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德化縣陶瓷同業公會則與金門縣陶藝學會簽訂建立交流合作關係的協議書,讓兩岸陶瓷合作成了共同遵守的約定。

金門與德化合作,是希望提昇金門本地陶瓷的工藝水準,加速自我轉型,並希望金門高粱酒能以高貴的包裝,採取文化行銷的路線,與洋酒區隔,爭取大陸巿場。

德化陶瓷不但樂於與金門合作,更希望有朝一日,金門高粱酒能直接到德化設廠,因為德化境內有戴雲山的主峰橫亙(戴雲山是福建第二大山),山青水秀。德化全縣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高達三十點二萬瓩,二○○二年曾被評為「中國小水電之鄉」。

就陶瓷業而言,德化為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是陶瓷文化的發祥地。從新石器時代到唐末、宋元、明代、清代,各個時期,都有不朽而且具關鍵性的發明。自大陸改革開放以後,產業群集,重振雄風,陸續發展出「工業陶藝」、「藝術陶瓷」、「日用陶瓷」等三大系列。

一九九六年,德化被命名為「中國陶瓷之鄉」;二○○二年被評為「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二○○三年被授予「中國瓷都」的稱號。二○○五年,德化陶瓷的產值是四十點八億元人民幣,出口貨值為三十三點零九億元人民幣,是全中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基地及出口基地,產品銷往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德化縣在行政區上隸屬福建省泉州巿,在經濟發展上呈現四個特色。其一,德化的工業化程度高於福建省的平均值,陶瓷佔全縣總產值的百分之六十一,是支柱產業。其二,德化的城鎮化水準高,城區人口十七萬多人,集中了全縣百分之六十九點二的勞動力。其三,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七十七點三,高出全國、全省、全巿的水準,被評為福建省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而且是良好的旅遊、觀光及休閒勝地。其四,在科學教育事業上,德化已經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科技先進縣」,陶瓷職業技術學院也已經正式建校。

為了落實兩岸的交流合作,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院與金門陶瓷廠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具體的內容包括要聯合建立「藝術酒瓶設計室」,為金酒公司研發生產個性化酒瓶|地點設在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院。此外,還可以根據金門需要,舉辦短期培訓班,內容包括陶瓷製坯、造型設計、雕塑、燒成等。

另外,德化縣陶瓷同業公會也與金門縣陶藝學會簽訂了建立交流合作關係的協議書,希望兩地陶瓷業共同提昇文化品味,提高科技水平。雙方約定的內容包括:建立定期會晤制度。加強資訊交流。鼓勵雙方進行投資合作,合作開發新產品、新技術。

金門和德化的合作,已經有一個正式的開始;明年農曆春節,將會有展銷會的舉辦。不過,「攜手共榮」瓷雕雖美,卻是十件九不成的;四紙意向書和協意書雖然希望無窮,卻是一種沒有拘束力的承諾。德化瓷和金門酒能不能實現雙贏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論如何,兩岸合作攜手共榮的意向,實在是一個值得努力實踐的美麗願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