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蔡連贅與表侄張校資相逢很惜緣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500
字型大小:
蔡連贅與表侄張校資相逢很惜緣

蔡連贅與表侄張校資相逢很惜緣

親戚、親戚,親密無間,休戚相關!好朋友也會交往好幾代,變成世交;親戚有斷不了的關係,應該在血緣基礎上,常往常來!

廈門的蔡連贅阿嬤完成了歸鄉省親的心願,昨天返回廈門。她與表侄張校資認了親戚後,雙方都很惜緣。張校資表示,兩家人會繼續保持聯繫,並讓下一代珍惜這一層血緣關係,多多走動。

張校資的祖父叫張炎,上有七個姐姐(七個姑婆),蔡連贅是第七個姑婆的女兒。聽起來似乎很複雜,其實也可以很簡單字來說明,那就是親戚!

廈門阿嬤蔡連贅今年已經九十五歲了,原本住在沙美萬安堂附近。她九歲離開金門,至今鄉音未改。雖然話不多,但一口道地的金門母語,一臉慈祥的笑容,讓人一聽就覺得親切而熟悉。

據老人家表示,她九歲隨父母離開沙美,那是因為當時生活困頓,必須出外謀生。小時種種,阿嬤的印象其實已經很模糊了,但想念家鄉的心,卻是無比熾烈的。

她還記得曾和囡仔伴到海邊或溪裡採集貝類,結果海溝或溪溝的水勢高漲,幾乎淹過肚臍,幾個人靠著手牽手,歷過驚險。童年的生活,就像一個「困」字;同樣的困字,幾乎填滿了她的一生。一直到六十幾歲做不動為止,蔡連贅只做過粗工,沒有做過細活,這是時代的囿限。

因為生在亂世,她與丈夫(被送去勞改)就像籠鳥檻猿,乖隔分離,頭白了還不能相聚,四名子女,都是由她一手拉拔長大的。她雖有三個哥哥,卻是早夭或英年早逝,母親是由她奉養到老的。

她的女兒蔡素慈表示,媽媽個性堅強,靠一雙手,做小生意,起早摸黑,卻沒有要求子女幫忙,只希望子女人人可以上學。對子女的教育就是以身教代言傳|勤勞吃苦,不怨嘆,這就是媽媽的形象。

據張校資的兒子張建興表示,表姑婆(蔡連贅)一世清貧,卻不呻吟叫苦,是一個很有氣質,很有修養的阿嬤。她的夫家應該是古浪嶼的望族,但因為時代的關係,幾乎沒有過好日子過。

張建興表示,表姑婆在廈門現在是住在公寓的頂樓|六樓。九月七、八日,他曾陪父親張校資到廈門參加認親大會,在表姑婆家中待了一個多小時。在那裡,房間的壓迫感很大,只有二米高,悶熱如烤箱,連風扇都沒有,但姑婆卻習以為常。

老人家雖然九十五歲了,滿面皺紋,卻不顯出老態;她耳聰目明,沒有齒牙動搖的情形|除了缺一顆門牙(可能限於經濟狀況,沒有補牙)。老人家住在六樓,每天仍能自己上樓下樓二、三次|包括出門買菜,讓張建興覺得不可思議。

老人家安貧樂道,知足快樂;給張建興的印象就是真誠、甘甜。甘甜是因為時時讚美,沒有惡言惡語。

張建興表示,他祖母過世時,曾經細數對家裡的親友;一知道在廈門還有這一位親戚,家人只覺得驚喜,並不覺得有疏遠的感覺。

這次懷鄉省親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佛教有關的社團,致贈了蔡連贅一筆禮金;由於蔡連贅篤信基督,事後又把紅包轉贈給在金門的親友。張建興表示,由這個小插曲可以看出,老人家雖然在經濟上並不富裕,對信仰卻很堅定,不願意為了饋贈,就有絲毫動搖。他說,在這位老人家身上,實在有很多值得人們效法的精神。

蔡連贅九歲離開金門,十六歲曾回沙美做客,一晃眼已經七十多年。這次的返鄉之旅,是意外又珍貴的禮物,讓她覺得很滿足,並感謝各界的協助。

這次陪同蔡連贅到金門的,有女兒及外孫。蔡連贅內外孫有十來個,有的已經在大學當助理教授,有的還在唸大學,有一個苦盡甘來的晚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