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沙道上》三忠王沙美顯聖110周年二大帝吳孫千秋鎮七方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498

█三忠王

二○○六年金門傳統道教文化觀光祭舉辦的時間綿延一個月。活動本身有許多重要的內涵,其中之一,則是慶賀萬安堂三忠王的聖誕。

萬安堂三忠王的千秋日為農曆九月十六日(今年的國曆十一月十九日)。三忠王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

萬安堂的三忠王原本奉祀在張氏宗祠。過去的乩示文獻,三忠王曾以張世傑的身分示現。

三忠王當中,文天祥官至左丞相,在抗元的戰爭中,兵敗被俘,不屈殉國;死前作︿正氣歌﹀以明成仁取義之志:「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張世傑於帝昺時被封為越國公。在抗元期間,元軍曾三次招降張世傑;張世傑卻不願為了活命及富貴而變節,最後因颶風壞舟而殉國。

陸秀夫才思清麗,冠於當時。宋朝末年,當君臣播越於海濱時,百官皆欲逃散,他曉喻百官要以「少康中興」為榜樣,不要放棄復國大業。雖然身處流離之中,他仍天天講讀︽大學︾章句。當情勢不可為時,他先讓妻子跳海,然後自己揹著帝昺跳海殉國。

神明惟有德者方能居之。今年是三忠王在沙美顯聖的一百一十一周年,萬安堂希望藉紀念活動,使賢聖神明流芳萬世,成為千秋表率。

█二大帝

二○○六年金門傳統道教文化觀光祭是一個包含宗教、藝術、文化、健康等各類活動的大會串,目的是要讓本土、傳統與現代接軌。主辦單位是沙美萬安堂,藉著活動的籌備,萬安堂已建構了自己專屬的網站,網址為:「www.watemple.org.tw/」。

在金門沙美萬安堂網站上,有一個︿諸神聖紀﹀的單元,專門介紹萬安堂中所祀奉的神明,包括:保生大帝、三忠王、薛王爺、池王爺、李王爺、林王爺、廣澤尊王、中壇元帥等。

萬安堂建廟之初,是以保生大帝為境主。廟中的保生大帝有兩尊,一尊為吳真人,千秋日為農曆三月十五日;一尊為孫真人,千秋日為農曆元月初四日。

一般廟宇遇重大廟慶時要鎮五方,安五營。萬安堂遇有重大廟慶時,卻要鎮七方,包括東、南、西、北中及東北、東南(據里老張金溫所述)。

據說,舊時因海盜為禍,境眾恐保生大帝的聖像被燬,便將金身埋在郊野,等海盜平定後卻遍尋不著,只好重雕。後來,因為夜見火光沖天,又不見失火,才在放光處找到舊有的金身。

吳真人又稱大道公,俗姓吳,字華基,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祂生於北宋太宗年間,傳說是紫微君星降世。生前懸壺濟世,成仙後又常化為人身,救助災禍,因此被明朝皇帝封為保生大帝。

另一尊也被稱為保生帝的孫真人,傳說就是唐代的神醫孫思邈。祂通百家之學,兼擅醫學,著有︽千金要方︾。

萬安堂的保生大帝,是吳真人和孫真人。不過,在臺灣地區被當成保生大帝的還有許遜和吳猛。其中除了吳真人是皇帝策封的之外,其餘三人都是民間私諡,並有「保生三真人」的說法(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

許真人名許遜,是魏晉時代的人物,曾說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話;祂被民間稱為「感天大帝」,有人說祂是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師父。吳猛是晉朝人,民間私諡「大洞真君」,有人說祂是許真人的師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