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八味土窯雞香滿新前墩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470

新前墩的數字食譜之中,有一道風味餐叫做「八味土窯雞」。八味土窯雞是由六種調味料調製,並以木麻黃的枝幹做為薪炭材,在田壟鑿窯焢成。它之所以被稱為八味,是因為六味之外,還加上了「鄉土味」和「人情味」。

八味土窯雞出窯時,先是泥香,接著是炭香,打開三層(或五層)鋁箔紙之後,滾動的湯汁,鮮美嫩滑的色澤和肉質,觸動了舌上的九千個味蕾和四萬五千個毛細胞,不由得讓人食指大動。

新前墩的社區總體營造,起源於村民會食和環境綠化。會食就是相聚而食,全村的人,把自己的一、二道拿手好菜,端出來慶祝西瓜成熟,達到敦親睦鄰的連鎖效應;綠化則是藉由老少分工,合力把社區塑造成水木清華,綠意盎然的好所在。

會食與綠化,讓新前墩有了凝聚力,開始有了西瓜節,有了高粱草人藝術節,有了社造六星計畫,有了各種面貌的新前墩社區文化。

社造六星計畫包括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六大面向。在產業發展面向,新前墩有發展螢火蟲民宿生態農場的構想,未來將把社區民眾分別納入民宿組、生態組、有機栽培組、畜牧組、美食組、手工藝組等,一起築夢,希望讓新前墩變成一個可以發展觀光經濟和創造就業機會的地方。

在社區美食的發展上,新前墩正在推動數字食譜,把社區裡的家傳美味,依照特色,以數字為綱,重新命名,公開發表。

今年四月,新前墩社區曾在大洋里公所發表過「五福蚵乾飯」和「六絲海鮮湯」。目前,新前墩的高粱草人藝術季正在進行,他們又在高粱田旁和榕樹下,發表了「八味土窯雞」。

八味土窯雞的創始人是新前墩社區居民陳文盈。十多年前,他由傳統的焢窯活動中,別出心裁,在田埂上掘土穴焢全雞,創造了新前墩原汁原味的土窯雞。

根據新前墩社區發展協會企劃組許雪芳(中正國小教師)的說明,八味土窯雞就是六味再加兩味。六味是用以調味的蔥、辣椒、蒜頭、薑、味精、鹽;加兩味則是「鄉土味」和「人情味」。

陳文盈表示,八味土窯雞的醃製約需一個多小時;窯洞的開鑿約需一個多小時;燒窯約需兩個小時;燜肉的時間約一小時到一小時半。總共要半天的工夫,才能燒出這道新前墩美食。

窯洞的地點必須選在土質與砂質比例適當的黃土壟|若砂質的比例太高,容易崩毀;溼土的比例太高,不易將溫度升高到所需要的火候。

找到適當的地點開鑿土窯後,要用木麻黃起火燒窯,窯上還得開個洞當囪孔。到了一定火候,就要把帶火星的木炭掏出,把用鋁箔紙包好的全雞置入,再把火炭回填;然後封窯,封囪孔。鑿好的土窯,可以重複使用;每個洞約可焢三十隻雞。

陳文盈昨天領著陳存仁與社區民眾製作八味土窯雞,金門技術學院副教授江柏煒、基隆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校務顧問黃凌漢、南亞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劉華嶽等帶著家小,造訪了新前墩,並嚐到了這道美食。江柏煒把他們引到金門,是希望能為社區發展提供一些實用的新觀念。

黃凌漢表示,八味土窯雞味道鮮甜,最妙的是完全沒有腥味。劉華嶽表示,光是出窯後(戴手套),用手抓著吃的方式,就讓人覺得趣味無窮。他覺得臺灣的社造活動太過嚴肅,少了新前墩的鄉土味。

同行小朋友劉宇昕(劉華嶽之女)覺得八味土窯雞吃起來又軟又香,色香味俱全。

八味土窯雞香氣撲鼻,色澤滑潤,肉質細緻、雞汁鮮甜,每個部味吃起來都是口感嫩滑,完全沒有一般雞肉澀澀、乾乾的情形。新前墩推薦的吃法是搭配地瓜稀飯和炒地瓜葉,那更是頂呱呱的人間美味。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