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環頸雉增多農人恨得牙癢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555
字型大小:

在金門,白天開車或騎機車、腳踏車從田野經過,經常會看到全身羽色美麗的環頸雉,牠們讓民眾和觀光客為之驚艷,但是,許多農友對於環頸雉在田間覓食,破壞農作物的行為,則是恨得牙癢癢。而隨著環頸雉在金門愈來愈多,衍生的生態保育和農業生產問題,則剛要浮出檯面。

環頸雉在金門被農友稱為「山雞」。中華民國千元大鈔上的圖樣是帝雉,但最初要發行的時候,曾被誤植為環頸雉,讓環頸雉因此聲名大噪。

環頸雉為台灣特有亞種。其特徵為白色頸圈在前頸部份,大約中斷三公分。目前在台灣屬於稀少的鳥類。在台灣中部清泉崗附近偶爾可見,嘉南、高屏等地的甘蔗園或蕃薯園,以及東部山坡地、草地,也可見牠們的芳蹤。而在金門田野,近幾年來已可經常見到牠們的芳蹤。

環頸雉屬於草原雉,棲息於茅草原、甘蔗園或蕃薯園。牠的腳強健,善於奔走,飛行有力卻飛得不遠,若遇險會就地衝至上方而後滑翔逃匿。在春天的繁殖期,雄雉天剛亮就「歌|歌|」鳴叫,十分清脆。並營巢於甘蔗園裡或草叢間的地面凹陷處,由雌鳥抱卵育雛。主食野生植物之果實、種籽、嫩芽、幼葉、殼類以及昆蟲。

金門的環頸雉,被懷疑是高麗雉與環頸雉雜交的物種,但尚未證實。金管處則有意在明年委託調查。這項調查原本要在今年進行,但因預算遭刪除,無法進行。

環頸雉在全球共有三十二個亞種;在台灣則只有一個特有亞種。一九六○年到一九八三年間,民間業者曾由美國進口非台灣亞種(高麗雉亞種)來臺繁殖,有些流落野外,與台灣本土種雜交,對臺灣種的環頸雉造成衝擊;臺灣本土的環頸雉也因為棲地消失、農藥毒害、過度捕獵等多重因素,數量變得相當稀少,因此墾丁國家公園才開始推動保育計畫。

而對於這種金門農民口中的「害鳥」,主管單位金門縣政府建設局農林課則表示,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的規定,對於危害農作的環頸雉,政府是容許圍捕的!但農民施以捕捉的對象,應以已入侵自己農田者為限。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