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洪郁大重回原鄉喜悅話當年
「八達樓子」是烈嶼鄉的精神地標,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這座仿城堡式建築上的七位勇士,迄今依然屹立不搖堅守戰鬥崗位,不讓敵人越雷池半步,彰顯了前線軍民居安思危的精神。國內知名的雕塑家洪郁大,四十年前在小金門服役時,完成小金門「八達樓子抗日七勇士塑像」,大金門「古寧頭戰役紀念塑像」,享譽藝壇。四十年後,他參加了「2006金門戰場藝術禮讚」活動再度回到金門,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最讓他高興的還是自己所創作的「八達樓子抗日七勇士塑像」,迄今依然原味的保留下來,還成了觀光景點。
現年六十六歲的雕塑家洪郁大,和二十多位台灣藝術家一同獲邀參加由金門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承辦的「2006金門戰場藝術禮讚」活動,進駐金門兩個星期的時間,來進行一場戰場藝術的流動風華創作。洪郁大也和多位藝術家一樣帶來部份個人精粹的藝術作品,提供主辦單位於展覽場公開展出,其中,他於四十年前在小金門服役期間,奉命完成的小金門「八達樓子抗日七勇士塑像」,以及大金門「古寧頭戰役紀念塑像」的黑白圖像,成為現場來賓們注目的焦點。當年,年僅二十六歲的洪郁大,身穿軍服,精神奕奕於八達樓子前留下紀念,也為自己所創作作品留下紀錄。
議長謝宜璋高興的和洪老師合影。他說,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比他年紀還久遠,祖籍小金門的洪老師,為家鄉留下深具歷史意義性的不朽藝術創作作品,更是有資格說他是金門人。謝宜璋也希望洪老師這一趟家鄉藝術之旅,能再為金門故鄉留下更多價值性的藝術品。
生於台灣澎湖縣白沙鄉的洪郁大說,他的祖先是從小金門遷移到白沙鄉,當年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分發到小金門服預官役,他和許多擔心抽到「金馬獎」的同僚有著不一樣的心情,因為可以回到自己的根源地。
洪郁大回憶起當年被長官選中來創作「八達樓子抗日七勇士塑像」,他說,一天傳來師長的命令,派他到小金門的中央「八達樓子」的城門上塑像。他離開部隊,與助手居於破舊民房,專心塑造人像歷經半年,由於戰地材料不多,只有鋼筋水泥,而他在學校所學的是泥土雕塑,根本派不上用場,可是又不能違抗命令,於是,他自創雕塑技法,首先用鋼筋照人體比例放大作骨,再於骨上塑肉,末了再於肉上塑衣及武器配件。塑衣時,先塑後刻,塗上一大塊水泥,待快乾時,用鐵片刻出正確的形體。最艱難是必須在一兩小時內完成,否則硬化,無法修改。
洪郁大說,八達樓子國軍抗日作戰勇士塑像,這是紀念駐於金門之部隊,於中日戰爭時在長城八達關口,有七士兵英勇抵抗日軍侵略,為國犧牲的故事。也因為具有彰顯愛國情操的意義性,他還特別考究這七位壯士身著的軍服以及身上配備和使用的武器,力求真實性的呈現。至於七壯士在城堡上的各種戰鬥姿勢,他也費了一番功夫,觀察部隊操練的戰鬥操,來呈現七壯士的英勇抗敵。洪郁大投入半年多的心力,總算完成了「八達樓子抗日七勇士塑像」的作品,深得長官的嘉許,還犒賞獎金以及放榮譽假,該作品也一直完整的保留到今日。洪郁大於部隊中展現自己的創作才華,又獲防區最高統帥的司令官欽點要他到大金門古寧頭,塑造古寧頭戰役護國戰士紀念塑像,要立於古寧頭海邊巨砲城堡上,當時,他用鋼筋與水泥來雕塑的技法已經純熟,找來部隊表現優異的士兵當模特兒,順利地完成人形的雕塑,也注意著重在軍人精神的刻畫;不但要有正確的姿勢,也要表現堅毅不懼的精神。他說,古寧頭戰役戰士塑像,是他廿十多歲時最滿意的作品,也是台灣早期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一;而其放置於戰地海邊與大陸遙遙相望,砲聲中,海浪拍岸,真是最真切的環境藝術。只是後來隨著該處興建古寧頭戰史館,戰士塑像也被移除,洪老師說,還好當年有留下黑白圖像,可為他的人生藝術創作過程留下歷史紀錄。
洪郁大也透露,以前在電影院看電影時,播放國歌中就有古寧頭戰役護國戰士紀念塑像的畫面,他很驕傲的告訴友人說,這是他的作品。去年,在高雄時,曾經有人向他推銷金門的風濕藥膏,發現藥膏的封面竟然是「八達樓子抗日七勇士塑像」,他高興的全買下來,免費分送親友,只不過要歸還袋子封面,他要保留下來。洪郁大說,當年的作品是要彰顯國軍英勇的愛國精神,如今卻成為商品的商標,但不論如何,高興的是他親手創作的創品可以一直留下來。
四十年後又再度踏上金門故鄉這一塊土地的洪郁大,迫不及待要回到小金門看一看當年的作品,也要探訪故人,他說,最懷念的還是金門的故鄉味。
洪郁大從事創作已超四十個年頭了,在高雄算得上是一位相當資深的藝術家。基於對藝術的執著,他很早就專注於藝術創作,也是高雄少數幾位專業藝術工作者之一。洪郁大對各種藝術媒材都有濃厚的興趣,並且有可觀的成績,藝術世界多樣而豐盛。除了繪畫、雕塑外,也曾經從事過電影的美工製作;目前,他更多時間投注在雕塑創作上。在高美館的大形雕塑展|「台灣當代雕塑展」及成功大學的「世紀黎明|校園雕塑大展」,他都有巨作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