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抱持正念與慈悲海濤法師宣講無私的慈悲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452

真正的修行,就是在心與感官相遇的地方。只要能用佛法去面對一切事情,抱持著正念與慈悲|用心煮開水,開水也會變成甘露。

佛教是超越一切宗教的宗教;釋迦牟尼佛是生命的導師;佛教的最高智慧就是要人常唸︿心經﹀。

金門縣舉辦「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並邀請佛教界的海濤法師以「無私的慈悲」為題,在社福館開講,上述的見解,分別出自海濤的演講。海濤法師現任生命電視台台長、生命基金會董事長、中華印經協會理事長。

海濤一開場就告訴聽眾,佛教的最高的智慧,要人們常唸心經;接著,他就引領全場聽眾唸誦了一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海濤表示,般若是空性,是智慧的觀察。唸一遍心經,可以讓自己安住在空性和(慈)悲心。

他說,唸心經時,並不是為自己而唸,而是要觀想佛在講話,觀想法音遍流世界和法界。唸心經的人,要認識心經的真實意義,藉以超越生命的痛苦;為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而唸。

在全場演說中,海濤要人去除自我的貪心,要利益一切眾生,而不是自求安樂。他說:生命無常,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不要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他說:真實發心,決定一切。修行是為了解決生命的痛苦,並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他認為,修行的人不要用自己觀念修行,若離開了老師,自以為是,可能會走錯路。追隨老師,則易於了解佛法的不可思議,不至於成為流浪的孤兒。師父只是佛法代表,不應用世間的感情看待。

修行的人要布施,要慈悲,要忍耐,要忍辱。海濤說,布施要放下我執,付出愛心。慈悲是永恒的護念,也是消滅敵人惟一有效的力量。忍耐是歡樂家庭的門牌。忍辱是是第一莊嚴府;修習忍辱,風度自然翩翩。

來到金門,也在學校做了演講。海濤認為金門的學生不太愛笑,對人有疏離感。他表示,對自己,對別人,歡喜心都是良藥,學生也要開始練習歡喜心。

有的家長憂心孩子不愛唸書;海濤說,不會讀書才會做生意!不要硬逼孩子讀書,免得把腦子讀壞了。他半玩笑地說立法委員是黑道出身,這也是人生的另一種方向。

海濤表示,抱持正念與慈悲,用佛法面對一切事,用心煮開水,開水變甘露;若拚命想煮好吃的東西,一有了執著心,反而會弄巧成拙。

佛陀已經走出自在圓滿的生命;人也可以讓生命轉為佛法,讓自己就是道場,就是佛法。世間的每一現象,都是解脫之道。佛法並不存在經書或言語,佛的一切力量都在心中,下定決心,服務一切眾生,這一種生命的決定,就是菩提心。

這場演說,金門縣長李炷烽與上百位聽眾一起全程聆聽。李炷烽對於學生少了歡喜心一事,頗有感觸。

對於發展養牛業與舉辦水陸道場是否功德相抵的問題;海濤認為,法會是對過去的懺悔,畜牧則是世間共業,緣起緣滅,不必有痛苦或不痛苦的想法,只要多起慈悲心。

會中有人問及顯教、密教與一貫道同修的問題;海濤表示,其他宗教對佛教,未必有真實的了解;不過,佛教是超越宗教的宗教,只要內心是佛教,表面可以是任何宗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