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黃淑蓮心田揮彩筆太武山現黃光
黃色調,土色調!金門的太武山,在畫家黃淑蓮的畫作中,不是青山,不見黑岩,而是一片黃光,有稜嶒之威,也有親切之感。
藝術或美術,在黃淑蓮的認知,已經不是單純的對景寫生,而是要有自我的追尋─透過彩筆,把內心世界和精神思維,表現出來。如此一來,筆下的山水,不再只是山水,而是意念的傳達。
「作畫寫生四十載,教學傳藝二十年;描摹自然一千幅,始悟山水在心田!」黃淑蓮現在是一位退休的美術老師,她教畫二十年,畫過一千幅作品,舉辦過十多次個展。她在二○○三年辦過福爾摩莎之美油畫展、20年畫之旅西畫個展。如今,她已進入創作生涯的轉捩點,正努力由對景寫生,走向象由心造的階段。她希望讓注入了想像力的創作,不但可以讓自己歡喜,也能讓欣賞者會心一笑。
黃淑蓮擅長水彩、油畫和水墨,目前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屏東校友會的理事長,在滿洲鄉佛老路開設了個人工作室,專心畫畫。她畫畫的目的無它,純粹就是為了美化人心,美化環境,美化社會!
她表示,她感謝上天給了她畫畫的天賦,又讓她在退休後,生活無虞,因此她現在把畫畫當成志願服務,開始在各國小指導小朋友做校園佈置;她的千幅畫作,也不再是私藏,已一批又一批地贈送給了機關團體。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人人都願意接觸美,接觸藝術。
畫了二十年的風景,黃淑蓮正設法讓自己從對景寫生的方式中超越。她表示,不管對景寫生的技巧再怎麼高,都容易與照相攝影產生雷同,因此她現在正進入一個轉捩點,希望以意念做為創作的主宰,讓山水風景與人文有更深層的聯繫。
二○○二年,黃淑蓮在半島藝術季展出的作品有「望春風」、「安平追想曲」等。這些畫作已經不是對景寫生,而是用彩筆對歌詞中的人文現象重新詮釋和創造;畫中不但有歌,也有故事。例如在一幅以「再會夜都巿」為主題的畫作中,她畫了一名流浪的男兒,在彎曲紆折的路燈下吞雲吐霧,相思滿懷;隔著車如流水的馬路,除了矗立的建築物之外,還側臥著一位姑娘─姑娘家好像是夜都巿建築物的一部分,又好像是思念的擴大:::。
黃淑蓮曾經瘋狂地愛上對景寫生,在三十歲時,她曾經騎著小綿羊輕機車,載著一大袋畫具,兩大袋旅行用具,從屏東騎往墾丁,或從屏東騎往南橫。怎麼會有人騎小綿羊來到這麼遠的地方?一路上,開車的人紛紛為之側目,連交通警察都要多看兩眼,似乎人人都有相同的疑問。她是個連社會新聞都不願看也不敢聽的人,為了畫畫,卻可以不怕天黑,不怕路遠,不怕孤單─往往對著地圖,到了寫生之處,才開始考慮住的地方。有時候一出門就是一星期,甚至多達十五天;中午可以只靠饅頭裏腹。她單騎走天涯,畫過恆春半島秀麗的風景,畫過萬巒的古蹟,畫過月世界的凸山,畫過武陵農場的清幽、東勢林場的櫻花季、龍洞的峭壁、礁溪的五峰旗瀑布。畫過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氣勢雄奇的蘇花公路:::。前幾天,她來到金門作畫。金門的山水,有不可思議的人文底蘊;她來到金門,很快就迷上這裡的創造環境。她覺得待一、兩周還不夠,計畫下次要在金門做更長久的停留,希望多了解金門的背景,以溶入作品當中。
曾經有人對她說:你畫那麼多畫給我們欣賞,你是在做功德!這番話給她很大的鼓舞,因此她決定燃燒退休後的生命餘年,繼續畫下去;希望創造出更好的作品,美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