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田浦還是田埔?金門古地名有爭議!
「田浦」是擁有悠久歷史的金門古地名;明代曾經在此設置巡檢司城,成為海防要地,因此又名「浦城」或「田浦寨」。浦城海日是昔時金門(浯洲)八景之一。當地既然臨水,浦字的偏旁似乎宜作水字邊;但現存文獻,還是有田浦、田埔、田鋪等多種版本。
田浦的地名牌目前刻的是田埔,但許多耆老和資深媒體人都認為田浦才是合乎歷史的寫法。土字偏旁的埔,在福建和廣東的方言,都是指平坦的地方,似乎不足以表達浦城地理形勢上的的特性。至於金字邊的鋪,可以解釋為店面、床位或驛站,好像也不會比浦和埔的用法更合理。
究竟是田浦還是田埔?這個地方的名稱,一直有爭議,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提出。有人說田浦是真正的古地名,田埔則是國軍進駐後才錯用的。
以國史而言,清修︽明史︾的地理志中,記載著同安縣的西南有守禦金門千戶所;金門所的東南則有田浦巡檢司。︽明史︾所用的田浦,正是水字邊的浦。此外,清代以來的古︿金門全圖﹀,標的也是田浦。民國後重編的︽福建通志︾,用的是田浦。清代︽金門志︾用的是田浦。民國五十七年所立的「重建田浦城隍廟記」,用的也是田浦。
比上述文獻更早的是明代洪受所寫的︽滄海紀遺︾;這本書的︿建置之紀﹀也是用田浦。書中說,田浦巡檢司城的周圍有一百五十丈,高一丈八尺。明代瓊林進士蔡獻臣在︽清白堂稿︾(明代刊本)中,用的也是田浦。︽清白堂稿︾的作者是明代同安志(萬曆壬子志)的編者,由此可見,田浦才是最可能的正確用法。
不過,如果田埔是由浦字遷訛成埔,類似的錯誤,例子卻並不只一個,例如一九九四年,大陸出版明代何喬遠所撰的︽閩書︾,田浦就寫成田鋪。不知是明代原典寫的是鋪,還是後來錯植。
中研院史語所網路版的清代︽金門志︾,卷四︿規制志.舊署﹀記載:「峰上、田埔、陳坑巡檢司署俱在十八都。官澳巡檢司署在十七都::。烈嶼巡檢司署在二十都。」卷五︿兵防志.明兵制﹀記載:「萬曆九年,陳坑、田埔併司裁革。」這兩段文字,都作田埔;不知是原典如此,還是建檔時出的錯。
金門有「Kinmen」、「Jinmen」、「Quemoy」等譯名,有浯洲、浯島、仙洲的舊稱;田浦有田埔、田鋪、浦城、田浦寨等異名,相映成趣。似乎,異名越多,越顯得不凡。
其實,文獻記載的出入很多,又何止是浦與埔的差別?例如︽滄海紀遺︾說田浦巡檢司建於洪武二十五年,但根據︽金門志︾所載,卻是明洪武二十年。︽金門志︾說浦城周圍一百五十丈,但︽泉州府志︾則作一百六十丈。
綜合各種舊典所載,周德興在峰上、官澳、田浦、陳坑、烈嶼等地設巡檢司。每巡檢司配從九品的巡檢一員、司吏一名。每司原編弓兵一百名,後來一度裁減到只剩十二人。田浦寨曾經設有煙墩三座。
田浦的日出是浯洲八景中的第一景,被稱為「浦城海日」。其餘七景則是:仙陰瀑布、雙陽霽景、珠江夜月、豐蓮積翠、董嶼安流、洗馬湖光、嘯尺棲雲。
浦城於明初興建,明代中晚期(萬曆甲寅)曾經重修。民國五十七年,長江部隊也曾經重修。如今,以泰山廟管理委員會為首的地方人士,又希望重修。田浦目前最著名的是泰山廟。
田浦的各個異名在文獻原典,或官方文書的原文中,是不是確實存在?可不可以,或要不要併存?或許可以請文史專家先調查清楚再說!但村名牌、住址等正式名稱,終歸還是要責實正名,採用統一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