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民宿陳展初生之犢攝影作品

影像民宿陳展初生之犢攝影作品
相機在家庭中已經相當普遍,學校的美術課和作文課,應該讓小朋友利用相機來紀實、紀美和創作,以產生圖文並茂的作品。
十三間影像民宿的主人蔡顯國將一些孩子們所拍的「趴趴照」,陳列在古厝民宿中。這些作品是他指導社區孩子們拍攝的。
把古厝民宿當成影像教育的基地,是蔡顯國的一次熱心嚐試。他的動機是希望用相機,把小朋友「趴趴走」和「無定無著」的好奇性,引導到攝影藝術的領域。
那次的嚐試,參加的人數並不如預期,但無所謂成功或失敗,反而讓他想到,學校的美術課和作文課也可以好好運用相機做為輔助的工具。
在瓊林經營民宿的攝影家蔡顯國,已經讓古厝民宿與藝術教育進行多次的結合。在十三間民宿裡頭,曾舉辦過藝術家姜一涵的易經美學講座、攝影家余如季的金門攝影五十年回顧、攝影家張詠捷的從澎湖看金門文化講座。
十三間同時也是蔡顯國攝影的展覽館,因此叫做影像民宿。這個月,影像民宿也加入一些初生之犢的攝影作品。蔡顯國在暑假為社區小朋友開設了攝影課程;經過整理後,被陳展於十三間。
蔡顯國指導小朋友拍照,只要求他們聚焦於主體,讓畫面簡潔,表現出生動、活潑的童顏;並要他們對自己有信心。他表示,讓小朋友學攝影,只是要讓他們多利用相機紀錄生活。
參加攝影課的學生中,有一個國一學生拍了「角與角的祕密」。小朋友對作品有自己的詮釋;蔡顯國則喜歡這幅作品的畫面乾淨及電線與屋脊的平衡對稱關係。
他說,照片中好像告訴觀賞者:正在學飛的小小鳥,由鳥巢跳向屋脊,再躍上電線;牠慢慢地爬索,就是想要到達更高、更遠的地方。
蔡顯國表示,國小的陳彥君拍了小弟弟的生活寫真。她家有姐妹四個,只有一個弟弟;從攝影和作品質賞及交流中,反映了這個小大姐對弟弟的關愛.以及弟弟在家中的份量。
蔡顯國說:每個人早上起來第一件事,要先刷牙洗臉,再挑件好看的衣服穿,這就是喜歡美的表現。學習使用相機,也就是要學習用審美的觀念去看你的世界,產生你的影像。
現在的數位相機,一按下去,就立即有東西呈現;馬上拍,馬上看,小朋友很容易對瞬間所捕捉的的畫面感到驚訝或奇妙。他們互相拍來拍去,再透過作品研討,思考構圖好在那裡,不好在那裡,很快就能得心應手,並且覺得有成就感。他表示,直的、橫的,小朋友想拍什麼就拍什麼,成相不必有一定的格式,歪七也可以成立;只要相機拿穩,讓顏色、活潑、笑容入鏡,就會是很好的童年生活照。拍照時盡量從順光的角度取相,或在被攝者戴帽時,打個閃光燈;類似的要領很簡單,小朋友也是一學就會。蔡顯國認為,相機可以紀錄生活,也可以用來創作平面藝術,而且是家庭普遍擁有的配備。學校的美術課,或作文課,應該可以嚐試把攝影帶入教學活動,豐富小朋友的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