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學研討會第二場論文發表 戰略為上為地區尋找新發展地位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縣府報導。
點閱率:421

以「金門戰略」為主題的「金門學學術研討會」第二場論文發表,計有王傳照(宜蘭大學軍訓室主任人科中心講師)|「金門在我國國家戰略中地位的回顧與前瞻」;戴振良(萬能科技大學軍訓室主任兼副學務長)|「從八二三戰後論金門的戰略地位與發展」;羅德水(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尋找兩岸新座標|淺論金門人的兩岸觀」。

宜蘭大學軍訓室主任人科中心講師王傳照發表「金門在我國國家戰略中地位的回顧與前瞻」論文,該論文藉由剖析國家戰略體系、產生的過程以及地理條件對國家戰略的影響,以瞭解金門在我國國家戰略中受重視的原因、現階段在國家戰略中的價值,進而研判「小三通」的前景及未來可能發展方向。

王傳照表示,小三通政策的實施,雖然為金馬外島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線希望,但在兩岸國家利益衝突無法化解的前提下,發展的程度始終受到限制。從國家戰略的角度觀察,金門未來發展的方向,是由決策者主觀的國家利益觀所決定的,小三通試行五年後,雖然未能全面達成金馬居民發展經濟熱切的期望,但金門在「增進兩岸人民良性互動、作為兩岸全面三通的試金石」上,確實發揮了實質的效果,未來在兩岸發展的過程中,金門定能發揮其地理特性,再度於歷史留下輝煌的一頁。

萬能科技大學軍訓室主任兼副學務長戴振良則從八二三砲戰經過與影響、八二三砲戰後金門戰略情勢、金門發展戰略重點與願景等面向,探討「從八二三戰後論金門的戰略地位與發展」。

戴振良認為,八二三砲戰的勝利,確保了臺灣四十年餘年的穩定和平,創造了舉世稱羨的「臺灣奇蹟」,人民生活富足,政治民主,帶給中共領導當局改革、開放的重大壓力,這些都是受金門砲戰勝利後的重大影響。

他指出,金廈小三通後,兩岸往來漸趨熱絡,足證金門戰略區位的優勢,金門已成為兩岸重要港口的轉運中心,因此,金門未來的戰略地位將逐漸取代港、澳,成為兩岸重要的金融、商貿及人貨轉運中心。

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則以一個金門子弟的身份立場,暢言「尋找兩岸新座標|淺論金門人的兩岸觀」。

羅德水表示,從1949年以來五十多年的金門定位,在台北眼裡無疑是維護台灣利益的絕佳工具,當台北與北京的關係惡化時,金門就成為台北的擋箭牌;但是在台北與北京關係改善之後,金門的權益卻仍然被犧牲。就北京而言,金門的「工具性價值」亦復如此。

羅德水指出,在兩岸各有堅持之下,金門特殊的地緣環境與歷史經驗正好可以給雙方提供一個突破主權迷思的可能,然而這一切都得從改變金門的工具性定位屬性開始。羅德水建議,短期言,台灣可以善用金門的地緣特性與歷史經驗,作為改善兩岸關係的起點;中期言,可將金門定位為兩岸的中介橋樑,讓金門成為解決兩岸事務性問題的基地;長期而言,則可將金門建設成兩岸之間的和平區,作為最終決定兩岸統獨歸屬之前的過渡安排。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