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觀察站〉「南海衝突」或將成為歷史名詞

發布日期:
記者: 傅崑成報導。
點閱率:491

長久以來,南海地區的紛爭集中在中越兩方的武力較量,除了1971年中國大陸派兵一舉攻佔了全部西沙群島的事件外,1988年雙方在南沙群島赤瓜嶼的小型武裝射擊事件,是中越雙方在南海群島地區最近的一場武力對抗。

其後,在過去十八年的漫長時間內,中國沒有在南海地區開過一槍,越南也沒有在這裏對中國駐軍射擊過一發子彈,雖然國際社會上一直有人在高聲喊叫著:「南海危機」、「南海衝突」。但是,由於中國方面的堅持和平友好策略,似乎南海的危機正在逐步改變為地區和平的轉機。

過去,筆者也曾經在多個場合提出過:南海目前並沒有武裝衝突的危機;有的只是潛在的複雜政治角力。美國和日本一直希望藉由南海的衝突事件來凸現「中國威脅論」,消減國際社會對於中國大陸的良好印象。(這項努力至今沒有完全停止。)然而,從最近的發展來看,中國在南海地區努力交朋友,尤其是在改變和越南關係的努力上,獲得了實質的進展,美日等國的企圖似乎完全沒能成功。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上周(11月15日)抵達越南訪問之初,即有媒體報導說:雙方將就南海問題獲得突破性的進展,這對筆者來說,自然是要認真觀察的重點。

11月17日,中國和越南雙方的領導人果然在河內發表了︽中越聯合聲明︾。聯合聲明中有關南海問題的部分特別強調:雙方同意加快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進度,確保最遲於2008年完成陸地邊界全線勘界立碑工作並簽署新的邊界管理制度文件。並決心繼續落實︽北部灣劃界協定︾和︽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做好兩國海軍聯合巡邏及共同漁區資源聯合調查和聯合檢查工作;加快落實︽北部灣協議區油氣合作框架協議︾,開展跨界油氣構造的共同勘探工作;維護正常的漁業生產秩序,積極開展北部灣漁業、環保、海上搜救等其他方面的合作,穩步推進北部灣灣口外海域的劃界談判並積極商談該海域的共同開發問題。

雙方還同意繼續維持海上問題談判機制,堅持通過和平談判尋求雙方均能接受的基本和長久的解決辦法。雙方共同努力保持南海局勢穩定,同時積極研究和商談共同開發問題,以便找到適合的模式和區域。

非但如此,中方還表示支援越南成為2008-2009年任期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對此,越南自然是感激有加。所以,雖然臺灣一向是越南最大的外資來源,但經濟的歸經濟,政治的歸政治。越南在胡錦濤主席訪問越南期間,特別強調了不和臺灣發展政治關係的承諾,也算是對中國大陸的一項明顯回報了

重點是,如果中越雙方真的很快完成了陸地疆界線的劃定,並能夠進一步完成北部灣灣口外的海域界限,甚至成功地劃定出一個共同開發區;那麼,不但雙方對於西沙群島的爭執就此正式結束,並且將給其他南海周邊國家立下了一個良性的典範。南海衝突恐怕也將成為歷史名詞了。

事實上,近幾年,中國大陸也在積極推動和菲律賓的海洋環境保護與漁業資源合作。

在過去三年之間,大陸一共和越南與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簽署了四項重大的條約:1.於2002年11月4日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於 2003年6月28日批准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及其兩個修改議定書。3.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和漁業合作協定已於2004年6月30日生效。4.於2005年3月14日與菲、越兩國簽署了︽在南中國海協定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定︾。最近(10月30日),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的紀念峰會,才剛剛在中國廣西的南寧舉行,峰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分別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晤。翌日(10月31日)中國大陸不但立即在北京召開了第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另一場投資峰會也於同日在南寧舉行,峰會前後,柬埔寨、印尼、緬甸、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東盟國家的領導人都訪問了中國。現在胡錦濤主席又在半個月之後訪問越南河內,與APEC中所有南海周邊國家的領袖,一一再度會晤。這樣密集的聯繫交往,自然為南海地區的政治環境,創造了全所未有的友好氣氛。

中國與東盟展開對話合作已經15年。這15年來,中國似乎已經成功地抗拒了美國的多邊協商設計,在堅持雙邊談判的方式下,讓一個有著10個國家、450萬平方公里、5.5億人口的區域聯盟(東盟),和一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13億人口的古老大國,逐步消除了政治上、經濟上的敵意。

南海的危機似乎確實已經成了區域和平的轉機,這事值得慶幸。

(本文作者為:臺灣立法院顧問,中國大陸、臺灣、俄羅斯遠東區仲裁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