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初試啼聲小小解說員一鳴驚人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490
初試啼聲小小解說員一鳴驚人

初試啼聲小小解說員一鳴驚人

金門國家公園的小小解說員昨天初試啼聲,讓原有的成人志工解說員忍不住讚賞。有人說:看來,我們快沒飯吃了!(解說志工為無給職)

小小解說員的成立,是出自金管處處長黃文卿的構想,經驗則來自太魯閣國家公園,黃文卿自己就是太魯閣的前處長。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小小解說員能服務的範圍,只有乳山遊客中心的四分之一大。

黃文卿表示,過去他們在太魯閣組織小小解說員時,家長為了爭取小朋友成長的機會,不惜一家人陪著小朋友坐飛機,到太魯閣國家公園去服勤。在金門成立小小解說員,交通的方便性可就比太魯閣好太多了。如果效果不錯,黃文卿將會給金門的小小解說員更寬廣的機會,到乳山以外的地方服勤。

小小解說員培訓活動,昨天已經開始進入服勤實習的階段。昨天第一批實習的小朋友有金鼎國小六年級的陳玟亙和翁紫珞,還有開瑄國小五年級的陳馨。(陳玟亙的亙字要唸宣,有回旋的意思。亙字同時是許多字的異體字,有四種讀法,包括:宣、桓、亙、亙,另外還有鼻音的亙)

他們一開口就能滔滔不絕,雖然難免緊張,但並不影響解說品質,也不致於僵滯或忘詞;經過解說課課員孫麗婷個別加以「微調」之後,表現就更加出色了。他們接力為第一批遊客講解乳山遊客中心中陳展的動植物,讓人耳目一新。遊客中的家長雖然沒有褒貶,但是當他們提醒自己的孩子:你看,是小朋友要為我們解說;語氣就已經帶了點讚嘆或是不可思議。

昨天只是小小解說員的實習。實習之後,還要通過考核,他們才能成為正式的小小解說員。小小解說員的實習生中,陳玟亙的整體表現已經接近圓熟,她融會了解說資料,告訴訪客:植物要用種子傳宗接代;不同的種子有不同的傳播方式,例如木棉的種子會隨風飛翔。葉子的形狀,是辨別植物最基本的方式。枯木可不是沒有用的東西,有許多的生物會以枯木為家或維生。

陳曦則告訴訪客:鳥類會因為環境不同,築出不同的巢。例如小鷿鵜的巢是利用水生植物構成。當她介紹動物標本時,則特別強調,遊客眼前所看到的(水獺、白腹秧雞::)標本,都是死後(被拾獲或救傷不治)才被製成標本,沒有一隻是活生生地被抓做來做標本。

翁紫珞在解說過程說明了潮間帶的定義(指:潮水上達的最高線至潮水退達最低線之間的海域)。接著引導遊客參觀貝類及甲殼綱動物的外殼,然後又介紹布氏鯨。

布氏鯨因為與「不是鯨」諧音,常被成人解說員拿來說笑:誰說布氏鯨「不是鯨」?牠是鬚鯨的一種,牠真的是一頭鯨!館中另有一個長吻海豚的標本,牠屬於齒鯨。

在開始解說之前,實習解說員必須唸一段開場白,大意是:大家好,歡迎參觀乳山遊客中心,我是小小解說員某某某,現在由我為您介紹::。

對於小朋友第一次的表現,黃文卿覺得很滿意。她覺得金門的小朋友聰明、活潑,卻又乖巧、守規矩,有很好的特質。

金管處要成立小小解說員,出自黃文卿的構想;主旨是要擴大志願解說的服務層面,對外提供解說及諮詢服務,以加強民眾環境保育的觀念,並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

正式的小小解說員是無給職,有必須履行的義務,也擁有一些可以享受的權利。第一批小小解說員的培訓,是以國小五、六年級為對象,人選則是由各校推薦。經過實習之後,這些受訓學生還要通過考核,才能領到證書,穿上制服,正式服勤。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