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張雲盛籲提升信仰層次使寺廟公園化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專訪報導。
點閱率:624

金沙鎮從萬安堂、大士宮至涵源宮,未來將不單只是宗教活動也富含休閒、觀光、育樂價值。萬安堂主委張雲盛表示,希望能藉由寺廟公園化以提昇宗教信仰層次、並提供民眾的休憩的空間。而地區各宮廟極有特色,若未來能以e化來保存、推銷,不僅將是金門的珍貴資產,也將可帶動觀光發展。

張雲盛也指出,大士宮主供觀世音所化之大士爺,掌管陰陽兩界及七月普度,是清朝到今,台金從未見過的密宗瑪哈嘎拉忿怒尊。其造型特殊,色相特別,在重建時原有意換新裝重上色,但因色澤、造型十分特殊也讓老師父無法百分百重飾,於是現仍保持原貌。

張雲盛也表示,大士宮從清朝設立至今香火鼎盛。而大士爺猶如觀音化出大士模型,對於早一輩的民眾來說可謂有求必應。

張雲盛也說,大士宮管陰曹地府,大士爺觀音化出,於大士宮外規劃四臂白觀音聖像,度六道眾生,轉陰為陽,即符合原來的大士宮的性質,也據佛經上載的樣貌,以漢白玉重現透明白色的像身。

關於將大士宮外部公園化之構想,張雲盛也說,金沙自然風光很美,返金工作一年多,發現林務所的綠美化工作做得十分好,宮廟外部經整理、美化後,不僅可以提供休憩的場所,讓老人家可以打發時間,也提昇宮廟的功能,不再侷限於宗教信仰而附加休閒、甚至觀光功能。

張雲盛也提及,宗教文化可謂金門重要文化資產以及特色之一,綜觀金門的每一聚落中幾乎都設有宮廟,對金沙來說,萬安堂去年秋季辦理萬安堂道教文化祭,透過各項動、靜態活動,吸引人潮也讓民眾認識宮廟供奉的神明、宮廟歷史。目的在於提昇宗教信仰層次,信而不迷、提昇宗教文化。

張雲盛也說,要宗教、信仰、宗廟文化能獲得提昇,除了信眾的素質、環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經由公園化讓宮廟環境提昇,讓金門大多信眾為老年人的情形下,不僅拜拜還可以參觀、休憩。

張雲盛也表示,就地理環境而言,大士宮面對金龜山,有四臂白觀音公園;未來涵源宮環境美化後將有文殊菩薩等特色,兩宮廟未來整理完成後,對未來金龜山大佛建置完成後整體周邊景觀有十足加分作用,包括附加觀光價值等。

張雲盛也指出,一個地方若要依賴建設發展觀光很難,就金門而言亦是如此。而其中神明宗教文化,政府如何發揚光大,將可藉以帶動觀光發展。

大陸近期不斷蓋大佛、整修廟宇等,包括,普陀山觀音大佛,十方普賢菩薩為台灣建築師設計,完成後大批香客絡繹不絕前往參觀、拜拜,帶動了當地觀光發展。

另外,宜蘭冬山河開國際標,建立全台最大土地公聖像,吸引大批民眾、觀光客前往,成為新興觀光景點,帶起周邊商機,這不失為從宗教建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例子。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網際網路應用愈來愈廣,宮廟也可以朝e化的方向來著手,透過廣大無際的網路,行銷廟宇特色,擴大使用群眾,甚至縣府單位也可以思考基於輔導角色,提供網站建立平台讓各宮廟利用,將之融入觀光發展中。

如此,不僅讓有興趣的信眾可了解各宮廟的歷史,也可以讓更多的文史工作研究者透過網站導覽認識金門的宗教文化;有了管道以及平台了解地方宮廟發發,提供有心研究地方文物者豐富的資訊,從事深入研究。

愈多人從事文化資產研究保存工作,可讓金門十足珍貴的宗教、廟宇文化資產獲得更完整的保存,做為後世子孫的珍貴資產也帶動觀光發展。

張雲盛表示,大士宮重建完成,涵源宮正在規劃整理中,未來金沙鎮從萬安堂到大士宮至涵源宮,將不只單是宗教活動也富含休閒、觀光、育樂價值,在宗教信仰與觀光休憩功能相結合,期可帶動觀光發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