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蔗竿守蓬門老境甜到根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866

農曆春節將至,連根帶葉的甘蔗,成了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應景植物。人們把它擺在門扇面後,以示佳景盈門。金門本地的甘蔗,昔日曾以甘脆殊勝見稱。

金門本地或許沒有「盈門甘蔗」的說法,但還是有用甘蔗守門的習俗;「門蔗」的擺設,多少帶有迎吉避凶和祈求步步高升的意味。

年關將至,各式應節的年貨、品紛紛出籠,辛苦一年的蔗農也一車車地將甘蔗運到巿場販售。賣甘蔗的陳記明(七十二歲)、吳賢治(六十一歲)夫婦在中蘭種甘蔗已有二十來年;雖然甘蔗節節高,但因為巿場冷清清,不免對沙美巿場的沒落有所感慨。不過,越是如此,人們越需要有節節高升和倒吃甘蔗的企圖,擺一擺門蔗,想一想它的蘊意,也可以是一種自我振奮的方法|希望明天會更好!

據吳賢治表示,種甘蔗要在農曆二月,收成約在農曆九月。繁殖時,要取蔗顛的最上一節和第二節的一部分,以及第一節的上部,全長約二十來公分,直接插在土裡。在種植期間,最需要的是水分,尤其是在六月天,一定得天天澆水。

綠色革命之後,因為農耕法的改進,金門已經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作物或果樹。不過,最能反應金門土性之宜的果樹,就是甘蔗和桃、柑。

在金門,甘蔗不僅自古有之,處在在漢民族文化圈或中華文化圈中,甘蔗更是一種有歷史文化的民俗植物;在過年時,即使說不出所以然,但很多金門人還是會沿習舊例,買幾對甘蔗,擺在門扇後面。

這種行之久遠的習俗,不知道有沒有金門本地自擁的典故;如果從文獻中查詢,有一種說法是:方言中,甘蔗的蔗與佳景、佳節的佳同音;在房門兩側擺上兩株連根甘蔗,有朝入佳境或進入佳境的意涵。

在台灣有些地方,大年初二回娘家時,娘家也要準備連根帶葉的甘蔗,成對讓女兒帶回婆家。兩枝甘蔗要以紅線綁住,以示夫妻同心;連根帶葉則表示有頭有尾|期待白頭到老。根據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外所做的研究,在金門,新娘歸寧要帶回一對連頭帶尾的甘蔗;帶回後要放在屋頂或陽台上。

從歷史故事可知,在門後擺甘蔗,可能原本是有實際的作用|傳說明將戚繼光於嘉靖年間在福建沿海進剿倭寇時,家家戶戶曾把武器藏在甘蔗捆裏,再掩於門後,為的是配合戚家軍的行動抗倭。

除夕夜放在門後的甘蔗,也有人稱之為「甘蔗宰相」;這典故不知是否與南朝的藥師陶弘景有關。陶弘景隱居不仕,卻常被梁武帝諮詢,因此有「山中宰相」之稱;他採藥,種藥,也種植甘蔗當藥,而且免費為窮人治病;人們就把甘蔗稱為「陶蔗」做為紀念。

清人吳存楷的詩中,對甘蔗有如下的形容:「蔗竿矗立守蓬門,老境須甜直到根。笑殺貧家無莞鎖,竟勞宰相作司閽。」意思是說家貧沒有門鎖,只好請甘蔗宰相(陶蔗)當守門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