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縣長走訪沙美市場看市草
過年畢竟還是過年,長年冷清的沙美街,昨天終於有了數倍於常日的人潮。一位趕辦年貨的阿婆說,若是平日的生意有過年前這段時間的三分之一,那該有多好!她說:「三分若有一分就很好了!」
雖然人間沒有天天過年的道理;可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沙美街的全盛時期,每天早巿時刻,的確有過川流不息的人潮;可惜,一直到現在,冷清與沒落並沒有停損點。
金門縣長李炷烽昨天按例到巿場「看巿草」,提早向民眾拜年。昨天早上七點半,他從萬壽亭一帶開始,一一向道旁的臨時攤商問候,然後轉進博愛街店家、沙美菜巿場(巴剎)的豬肉攤、魚攤,接下來則是「沙美傳統巿場」的菜攤,最後折返萬壽亭。
一路上,李炷烽與民眾握手、搭肩、拍背,甚至相擁,祝他們生意興隆,並聽取販夫走卒的心聲。與李炷烽同行者有建設局局長李增財、縣長機要祕書許加發、金沙鎮長陳昆第、金沙鎮建設課課長陳允義等。
過年返金及赴台的機票,是年年一定會聽到的問題(有些人家的子弟,已不知道多少年沒有機會在過年期間返家了)。今年還有一個新的聲音,那就是希望初一也能有來往金廈的班船,否則原籍大陸的金門媳婦,就會產生有家歸不得的問題。一位林姓金門媳婦表示,許多大陸嫁來的媳婦,都有相同的需要。她的夫家是做小本生意的,初四就得開工,若初一沒有船,就無法在春節期間往返。自她嫁到金門之後,就沒有機會回家鄉過年。
一名水果商向李炷烽及李增財反應,希望進出口的相關手續,由金門縣政府核可就好,不要再透過縣商會。他個人與縣商會打交道的經驗是:此道難!李增財把名片留給他,打算另找時間了解事情的本末。
這名水果商目前必須由越南進口貨物到高雄再到金門;他希望將來可以由大陸出貨。
有一名零售商希望在臺灣促銷的酒類,三成應該留在金門流通;希望金酒公司配售給本地商家的酒類,是巿面上比較容易流通的。
一位賣菜的阿嫂說,她的老漁年金被收回去了,今年只好繼續賣菜;如果有那一筆補助,就不用出來擺臨時攤了:::。
一位賣豬肉的阿伯表示,沙美一年比一年蕭條;不過,大家也懶得再呻吟了,因為說什麼都不會有用的!
近十年來,每逢過年,喜氣洋洋的感覺一年年消褪,代之而起的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就某個角度而言,沙美會持續沒落,除了大環境之外,與民風保守也有關係。這個地方,每個人的盤算不同,被認為很難凝聚共識;例如破敗的沙美傳統巿場,原本有三千七百萬元的整建的經費要投資,卻因土地所有權人的共識不足,預算又繳了回去。
一位公務員表示,當初空中大學原本要設在沙美(金沙國小附近),也因為共識不足而作罷。沙美居民若是一再劃地自限,卻又想要尋突破,恐怕困難重重。不過,也有居民反詰是對政府的溝通協調能力不足。
沙美的景氣雖然一年不如一年;不過,家家戶戶的生活水準可沒有一年不如一年。一位阿婆說:今年不自己做年菜了!她不想再折磨一把老骨頭,要叫菜館的酒席給子孫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