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璉文物見證兩岸互動是金門歷史瑰寶

胡璉文物見證兩岸互動是金門歷史瑰寶
胡璉將軍文物見證著兩岸同胞近百年來的互動經絡,不僅是炎黃子孫的文化資產,也是金門百姓的歷史瑰寶。為了妥善管理這批文物,金門縣政府昨日特別召開「胡璉將軍文物處理協調會」由縣長李炷烽親自主持,李炷烽期許各界一起努力,讓珍貴的胡璉文物得以邁向制度化管理,讓世人更加認識這位現代恩主公。
胡璉將軍文物處理協調會於昨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假文化局三樓會議室召開,由李炷烽主持,其他與會人員還有:胡之光(胡璉長子)、文化局長李錫隆、課長郭朝暉、胡璉將軍文物工作小組組長董群廉、組員陳延宗、許乃權、郭哲銘、陳欽進、周志強等人。
李炷烽首先對胡璉將軍的貢獻表示尊敬,此外,他也感謝胡家人將胡璉將軍珍貴文物留在金門,他期許文物可以在各方努力下,有效進行管理、維護,讓珍貴的文物得以邁向制度化管理,讓世人更加認識這位現代恩主公。
胡之光感謝李縣長對胡璉將軍的敬意,目前他已將胡將軍生前文物的百分之九十都運來金門,這些文物有抗戰時期、台海對峙時期與北伐時期的相關文稿、隨軍手札,都相當珍貴,大陸方面也表達高度的興趣,希望能夠商借,但其家人始終未同意,他們希望能夠將胡璉將軍的文物完整的保存在他最熱愛的土地之上。
與會的委員也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包括:文物的保存程序要先複印、掃瞄再打字;文物處理協調會每月視情況召開會議;先行辦理講習,訓練相關工作人員;文物破損需先修補再進行複印;軍事史料蒐集困難,胡家捐贈助益大;文物搜整,不一定要侷限金門,要有國際觀,可從包括越南等國內外再行蒐集。
李炷烽則表示,要用小錢辦大事,許多設備,可先從縣內所淘汰的八成新器材,先行調集使用;而人力部分,則可優先徵集文史系的替代役,不足部分再徵人,將相關經費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李炷烽也要求,要儘速尋覓文物小組工作地點,地點希望優先在大同之家,方便胡之光教授隨時提供協助。
李錫隆也指出,現階段先以文物保存、整理為主,下階段再研擬出書事宜。
文化局表示,胡璉將軍文物由該局接管,就全部文物管理而言,配合文獻資料整理任務,目前概區分為兩部分,分別為:「胡璉文物管理」與「胡璉文獻資料整理」,有關文物管理部分,該局將另案檢討進行。
未來,文化局期望藉由「胡璉文物管理」與「胡璉文獻整理」的綜合應用,配合「胡璉將軍紀念館」,讓胡璉將軍文物得以邁向制度化管理,提供世人熟識近代中國關鍵時刻,兩岸浪濤金門風雲,以及銜接歷史使命的胡璉將軍。
據了解,目前胡之光捐贈的胡璉遺物,共有藏書九千三百三十九冊、文物一千二百二十三件,總共一萬零五百六十二件(冊)。
胡璉將軍,字伯玉,陝西省華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七年兩任金防部司令官,帶領軍民締造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勝利,確保台海安定,任內致力建設金門,舉凡興建學校、綠化造林、舖設馬路、興修水利、設立酒廠等,奠定金門建設基石,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二日逝世於台北,後被地方民眾尊稱為「現代恩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