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春牛圖大大有道理

小小春牛圖大大有道理
壁上的春牛|犁不得也離不得!
春牛圖上雖然找不到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中的每一天,卻利用圖和歌謠,藉著春牛和芒神的顏色、服色和相對位置,預示來年的氣候;它是舊時農家離不開的簡易「天書」。當芒神穿上鞋襪,就表示雨水少;若芒神赤腳而立,就表示雨水多。
過新年換新曆,現代的日曆形形色色,有日曆、月曆、年曆或電子日曆,通常兼含西曆與中曆(民曆);不過,最讓人發思古幽情的,則是那一張貼在壁上的春牛圖。
每一年的春牛圖都會預言當年的氣候,但現在人很少注意,往往只看到類似單格漫畫的春牛芒神圖。銘傳大學教授林和平在金門講授民間禮俗時,曾簡介過春牛圖,聽過課的學生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張春牛圖中,竟暗藏了許許多多的玄機。
立法委員吳成典在農曆過年前曾分送紅色單張的「通勝」給鄉親。這種單張的通勝,早期是由金紙店在過年期間,隨著金紙附送給買者的;上面一定會有春牛圖,因此人們就直接稱這種單張的通勝為春牛圖。(紅紙上面有春牛圖、春牛芒神服色、生肖流年、黃帝地母經:::等。)
現代人的生活水準已大為提高,家家都可以輕易擁有整本的黃曆,裡面也一定會有春牛圖;不過,黃曆雖然易得,春牛圖的功能和意義,卻反而沒有過去那麼重要了。
有了整本的黃曆,單張的通勝已經不算什麼。不過,單張的通勝因為是貼在牆上,上面的春牛圖顯得特別醒目,還是會讓人好奇圖中所傳達的意義。
按宋仁宗景祐元年所頒土牛經,以及宋代王應麟所撰的︽玉海︾等相關文獻所載,春牛的顏色即為農事之占。牛頭的顏色代表天干(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牛身的顏色代表地支(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顏色共有五種,包括:青、赤、黃、白、黑等五種顏色;代表了木、火、土、金、水五行。例如今年是丁亥年,丁在五行中屬火,亥在五行中屬水,因此春牛的頭是紅色的,身體是黑色的。
芒神與牛的位置與立春的日子有關。今年的立春是在過年前(距離春節五日之前),在春牛圖上,芒神立於春牛之右前方。
春牛圖上有一些元素是每年固定的,例如:春牛身高四尺,長八尺,尾一尺二寸。四尺的四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八尺的八代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一尺二寸表十二個月。此外,芒神身高三尺六寸五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日。
按天干地支循環變動的,除了牛頭、牛身的顏色之外,還以牛腹的顏色代表納音(與五行相配的五音:宮、商、角、徵、羽);以牛口的開合代表陰年或陽年(今年是陰年口合)。以牽牛繩的材料區分立春日的日支:::。另外,芒神是老是少(老人、少年或童子)、腰帶、鞋 、鞭杖等,也都各有象徵意義。
中國舊時的農民們,大多沒有讀書;春牛圖用圖畫和顏色來示義,比文字敘述顯得更加簡單明暸;不過,現代人不論看圖或看字,對這些與陰陽五行及農時農事互相搭配的民曆,怎麼看怎麼複雜。
舊時的農民,必須按春牛圖的指示,以時耕稼,才能求得五穀豐稔。不過,隨著全球的氣候變遷,春牛圖準或不準,就很難說了。
天有不測風雲,但春夏秋冬就是春夏秋冬,原本還是有一定的常序;如今卻因為人類的科技昌而不明,使氣候變得十分詭異,也使農作和未來人類的生存,變得不可捉摸。如果沒有人為造成的污染和全球暖化,或許春牛圖和黃曆還可以繼續循環使用。
「人若不按天理,天就不照甲子」;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其實還是很可貴的。使用春牛圖的時代,正是天人合一的時代;這個時代,將來會消失,還是會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