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春風吻過耳挖草展丰姿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843
春風吻過耳挖草展丰姿

春風吻過耳挖草展丰姿

在這時節上寨仔山,已經可以看到紫色的耳挖草在山徑上向人展示可愛的脣吻。

一株株的耳挖草,就像清秀小佳人。它長得小小巧巧,卻有大力草、韓信草等別名,或者叫立浪草、向天盞、煙管草、印度黃芩。

文獻上說它是夏季開花,不過現在是春天二月,在太武山、寨仔山沿路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在寨仔山看耳挖草的感覺或許更好,因為它常出現在轉折處一夫當關的位置,比較有機會成為視覺焦點;在太武山則大多出現在與足下等高的坡地,感覺比較賤,容易被當成尋常的小草。

耳挖草是唇形科植物,花朵排列成疏穗狀,模樣就像上唇覆著下唇;側面看則像是耳挖子。花是白色或淡紫色,上下唇都有紫的斑點,而且是一種很柔和、很典雅的深紫,葉子和花都有很細微的絨毛。

耳挖草可以被當做藥草,用於治跌打損傷、咳血、蛇毒等,或許因為可治療筋骨痛,所以有大力草之稱,甚至還被稱為韓信草。

人們把耳挖草與漢朝開國的大將軍韓信扯在一塊,說韓信落魄時,曾被無賴打到臥傷在床,鄰居弄來一種草藥(耳挖草),煎湯服用,很快就把他治好了;後來,韓信幫漢高祖劉邦打天下,又用那種草藥來治療傷兵,因此有人就叫它韓信草。

韓信用耳挖草療傷的說法似乎沒有出現在清代以前的古籍,傳說的真實性十分可疑,但無疑卻可以加深人們對它的印象。

韓信草的傳說雖然可疑,但韓信背水一戰的歷史故事,卻成為中醫「攻裏」之法的理論,用於治療痘變。相關的醫理主張:「非戰之善也,必得將而後善;非藥之助也,必得醫而後功。」大意是指勝負成敗,沒有定準,事在人為。

寨仔山原本是軍事基地,現在兵沒有了,只有耳挖草像韓信點兵一樣-多多益善,以量取勝,成為這段時間的主角,點綴著山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