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鹽腎行一生健康沒煩惱
衛生局表示,三月八日為為世界腎臟病日,提醒民眾,謹「鹽」腎行,謹記腎臟病的症狀口訣「泡、水、高、貧、倦」,愛惜腎臟,愛腎護腎,天天「腎」強體健,以創造美好的「腎」利人生。
衛生局指出,人體為維持生命需要攝取食物,而食物在經過代謝後就會產生廢棄物。腎臟除了維持人體的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外,還有排泄代謝後的廢棄物的功能。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副研究員許志成的研究發現,台灣目前共計有四萬多名洗腎(腎臟透析治療)病患,其盛行率近十年間攀升三倍。
慢性腎臟病(包括腎炎、腎徵候群及腎變性病)是目前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八位,其每十萬人口的死亡率由民國79年的11.39%逐年上升至93年的20.7%。
衛生局也指出,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6,000名病患需進行透析治療,目前共計有四萬多名透析病患,其盛行率佔0.15%(每百萬人口約1,500人),在全世界的排名上僅次於日本,位居第二位,而目前地區進行透析治療有40餘人。
腎臟病與其他慢性疾病關係密切,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高血糖等疾病的患者,併發腎臟病的風險明顯高於沒有以上疾病的人。
衛生局呼籲民眾,為了減緩慢性腎病前期病患惡化為「洗腰子」(洗腎)患者,希望民眾除落實過去衛生署推動之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預防運動外,更能將新國民運動謹記慢性腎病症狀口訣與護腎33制落實於生活中。
衛生局局長陳天順也表示,腎臟病跟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不要以為自己不會是下一個,因此需謹記腎臟病的症狀口訣「泡、水、高、貧、倦」。
泡:小便時有細微泡沫,超過30秒仍不散。
水:下肢壓下去會有水腫現象。
高:高血壓。
貧:不明原因的貧血。
倦:經常感到很累、無力。
衛生局也提醒民眾,萬一出現以上任何症狀,一定要儘速找合格腎臟專科醫師診治,並記得「護腎33制」:萬一出現疑似症狀而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異常,一定要每3個月定期回診,進行量血壓、驗尿、驗血(Cr肌酸酐指數)等3種檢查,讓醫護人員隨時掌握病程發展。
另外,要腎臟健康,飲食與生活亦應該秉持三少、三多、四不一沒有的原則:
三少:少糖、少鹽、少油。
三多:多吃蔬菜、纖維、常喝水。
四不一沒有:不熬夜、不憋尿、不隨便服來路不明的藥物、不抽菸;沒有鮪魚肚之生活習慣。
衛生局表示,因為,鮪魚肚代表可能罹患糖尿病,糖尿病又是引發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月八日為為世界腎臟病日,衛生局提醒民眾,謹「鹽」腎行,謹記腎臟病的症狀口訣「泡、水、高、貧、倦」,愛惜腎臟,愛腎護腎,天天「腎」強體健,以創造美好的「腎」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