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養迷思洪蘭今開講
社福館今天上午有腦神經科學家洪蘭教授的演講,講題是|走出教養的迷思。
九十六年度親職教育活動今天上午八點半到十二點將在社福館舉行;活動由金門縣政府社會局主辦,金門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承辦。洪蘭教授應邀在活動中發表演說,時間是上午九點到十二點。
洪蘭(福建省同安縣人)是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及陽明大學神經科研究所教授,翻譯過三十多本與大腦科學有關的著作,並長期關注教育、社會與人生;著有︽大腦的主張︾等書。
在一篇︿考作文不必補﹀的文章中,洪蘭主張補救作文必須先從閱讀開始。不但要閱讀,而且要悅讀,才能真的讀進去。她認為將歷史故事當閱讀材料,則可以一石二鳥,讓孩子們學作文也學做人。
在另一篇︿彈出生命變奏曲﹀的文章中,她告訴讀者:我們的大腦是一直不停的隨著經驗而改變,並不是成熟後就定型不變了。神經是用進廢退,沒有用就立刻會被有用途的部分拿去用了。因此,得到手部肌肉張力不全症人,還是可以藉由不斷復健練習,活化失去功能的神經,並重回舞台,並彈出感人的「生命的變奏曲」;雖然這個過程很辛苦,但人要朝正面去想|苦是沒有白受的,成功屬於有毅力的勇者!
洪蘭曾在接受訪問時說:中國人看孩子表現不好,會以為他是懶或笨,卻很少去想想,會不會是大腦哪個部分還未成熟,還是老師的教法不適合學生?因此,她開始寫大腦神經的知識讓民眾知道,也希望讓父母跟老師們知道|什麼對孩子好,什麼教育對孩子的未來是有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