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與金管處聯手推動軍事觀光
金門的觀光發展,將由第一階段的閩南文化保存,進入到第二階段的軍事設施保存。
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日前(本周二)曾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針對軍事設施的保存及再利用進行協商,希望讓金門觀光進入第二個階段。
交旅局局長林振查表示,金門觀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以閩南文化保存為主,目前已經上了軌道;第二階段將以軍事設施的保存為主,由於軍力精簡,將有大批文物釋出,這時正是最好介入的時機。
對於推動軍事設施保存與再利用,金管處處長黃文卿(博士)表示樂觀其成;她說:金門國家公園在籌備階段和成立初期,走的是國家戰役紀念公園的方向,後來卻轉向了傳統文化;在戰役紀念的部分,幾乎停頓了下來。回頭來看,金門能吸引最多人的,其實還是軍事設施。
今年(九十六年)、九十七年、九十八年,金門國家公園將加強軍事景點的投資;因此,黃文卿對金門縣政府的軍事觀光政策,表示贊成。
她用五點意見回應林振查及金門縣政府:第一,金管處贊成金門縣政府推動軍事設施保存政策,因為金管處不能讓自己的目標不見(指戰役紀念國家公園)。第二,中央政策的部分,希望由縣府去推動-金管處並不貪心,凡是接管的設施一定要能用,否則不敢接管(不會和縣府搶著接收)。第三,她建議雙方成立推動小組(後來又決定暫緩,等各自想清楚之後再決定是否成立;要成立時還得找一些外面的專家加入,以便在吵架時仲裁)。第四,在什麼區建設,還是要按照該區的法規,如果是在國家公園範圍內,可以將公文報過來,由金管處協助依法處理;在建築法的部分,黃文卿認為是無法突破,還是要找出建築法裡的規矩,但國家公園的特殊景觀區裡對建築及土地使用的規定,是有彈性的。第五,不只是縣府要推動軍事觀光,金管處自己會在軍事觀光上面投資很多錢。
黃文卿表示,九十六年,金管處要做的有慈湖三角堡、「八三一」舊址的修復、迎賓館的規劃等。
九十七年金管處要在古寧頭的南北山投資六千萬元,在太武山要投資四千萬元,馬山一千萬元,烈嶼一千六百萬元,古崗三千多萬元;這些都是為了要活化利用軍事設施以做為觀光用途。
她說:金管處現已接管了幾個軍事據點,設備很多,槍炮彈藥一應俱全,一切都是「Everything is already.」-雖然一切就序,但不是為了「反共抗俄」(而是為了觀光)。總之,她不希望接管了,卻什麼都沒做。例如迎賓館接了六年,就什麼都沒做!她說:說戰爭博物館太沈重,但希望讓迎賓變成武器博物館;讓一千六百年來,曾經使用於金門的古今各式武器,都可在這裡展示。
根據金門縣政府的初步構想,未來金門的軍事觀光,要借鏡法國諾曼地地區的經驗,發展出軍事博物館群,以金門全區做為為戰爭和平博物館,另設衛星博物館群。
在推動過程所產生的課題包括:爭取中央政府出面統籌、協助及規劃軍事設施釋出及發展的方向,並尋求活化利用可以引用的法規。釐訂金管處及金門縣府共同認同的上位發展目標及原則。推動訂定「金門縣既有軍事設施保存及再利用自治條例」。爭取並規劃陳展國軍廢舊及不適用的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