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塘垃圾場造林葉媚媚盼能凸顯森林對環境的重要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585

曾經引發過數次抗議行動的新塘垃圾場,經過復育後,被期待能有「麻雀變鳳凰」或「化腐朽為神奇」的大轉變。林務所所長葉媚媚表示:造林是百年大業,期許今天在這裡種樹的人,未來能看著茂盛的林木,告訴金門的後代子弟:這裡曾是塵土飛揚、惡臭難聞的垃圾場;經歷許多人的努力,林蔭、花香、鳥語、蟲鳴才重回這塊土地!

 葉媚媚表示,為了慶祝植樹節,林務所每年都會辦理擴大植樹活動。今年特別選在曾經被認為是髒亂、污穢不堪的新塘垃圾掩埋場舉行,這不僅是為了凸顯森林對環境的重要,也是為了強調林業與金門互利生長、榮衰與共的特殊關係。

新塘垃圾場位於金湖鎮的東南海邊,面積為一萬四千一百二十平方公尺;自民國六十九年啟用,距今已二十六、七年。這個垃圾場,曾經因為焚燒及掩埋垃圾,影響鄰近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引發過抗爭行動。

為了改變民眾對垃圾場的觀感,金湖鎮公所曾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到九十年五月間,完成了新塘垃圾場的整建復育工程。藉由整體復育計畫,將垃圾場建為可供觀賞遊憩的景點。當時完成的工程項目包括雨污水收集系統、沼氣收集系統、排水溝、擋土牆、景觀木柵、實木平台、圍籬及植栽等。這一件耗資新台幣一千一百六十多萬元的工程,被金湖鎮公所視為金門地區垃圾場復育工程的代表作。

經過整建復育後的新塘垃圾場,昨天舉行了植樹節造林活動,希望進一步讓「麻雀變鳳凰」。葉媚媚表示:垃圾掩埋場的復原及再利用,一直都是先進國家環境復育的重要工作指標。

在掩埋場的復育工作要做得好,必須仰賴垃圾場現存問題的改善;必須面對的課題包括:揮散氣體及滲出水的控制。景觀遊憩活動的導入。綠化技術的運用。長期監測系統的整合。其中,造林最直接的成效就在於對土壤中重金屬物質的吸附,以及對空氣中污染氣體的吸附;此外,造林還可以帶來視覺景觀的改善。

隨著經濟與建設的開發,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產生。人類無情又沒有節制的消耗,一再惡化地球的溫室效應,引發了氣候異常,進而威脅人類自己的生存;要消除這種危機,種樹造林並永續經營森林,才是目前唯一可以解決的方法,也才是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捷徑。

葉媚媚表示:金門擁有湛藍、純潔的青天、質樸、厚實的土地,以及資源豐富的環境,這些都是長期在荒山,在海岸造林成功的結果。連綿於海岸的防風林,已經成了島嶼的屏障,隔絕了海上不斷來襲的強風,更保護了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工作的人民。

「吃果子,拜樹頭!」對於所有為造林付出過努力的人,我們都要由衷的感謝,並期待人們不斷地支持與關心造林行動,讓金門成為「生生不息、資源永續」的生態美麗之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