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展孩子長處洪蘭話說愛因斯坦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1,021

上個世紀最聰明的人,可能是愛因斯坦,今天正是他的生日;西元一八七九年的三月十四,他誕生在德國,他是猶太人。愛因斯坦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相對論」,並改變了人類歷史。對一般人而言,他和母親對世人的啟發則是:世界上沒有不可教的孩子-若不是因為他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愛因斯坦很可能會被當成笨蛋。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博士),上周(三月十日)曾在金門談論教養的問題。她所強調的內容之一,就是世上沒有不可教的孩子。教養的重點必須要能發展孩子的長處,不要濘滯於短處。因此,在這個地方跌倒,要設法從別處爬起來,而不是原地做困獸之鬥。

在教養上,要能截長補短,利用孩子的長處把孩子的短處帶上來;在這一方面,洪蘭認為愛因斯坦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愛因斯坦三歲才學會叫媽媽,五歲話還說不清楚(有些報導說九歲)。小時候因為語言發展遲緩,被當成笨蛋,但長大後卻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發明的「相對論」,經過一百年之後,世界上能把它講得清楚的,恐怕不到五個人。

西元二零零五年是國際物理年,很多有關愛因斯坦的東西(愛因斯坦的孩子、愛因斯坦的情婦::),都被拿出來賣錢。有人花了一百萬美金,買到了愛因斯坦日記的版權,想要出書,但因為愛因斯坦手寫的字,拼錯的地方太多,難倒了許多人。最後,有人做出了勘誤表,才解決了問題;例如看到p就讀為q。讀者藉由勘誤表,用正確的字母取代,才能理解。不過,讓製作勘誤表的人最感到生氣的事卻是-愛因斯坦常到各地演講,包括中國,在他日記中所出現的「Itinerary」(行程表;旅遊計畫),多達一百多次,但那麼多的「Itinerary」,卻沒有一個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因為每次拼錯的狀況都不同。

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孩子,如果生在臺灣的家庭,可能現在還在學國字;可是,愛因斯坦的媽媽就不一樣了。愛因斯坦講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而且認真的思考,同學們出於譏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方塊」(德語表示笨頭笨腦)。他是一個誠實而且喜歡冥想的孩子;知子莫若母,母親對那些誤解自己孩子的人說:「他是沉靜的,因為他在思索。等著吧,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教授!」但鄰人卻懷疑一個連話都說不好的笨孩子,怎麼能成為教授?連教導愛因斯坦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都曾經公開罵他,甚至想把他趕出校門。

愛因斯坦曾經表示,他的弱點是記憶力不好,只有在數學和物理(還有哲學),通過自學,超過教材範圍,學得不錯。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物理學家韋伯,也稱讚他是聰明的孩子。

母親對愛因斯坦的影響,成了天下的父母做好了榜樣。後世的傳記故事中,企圖告訴讀者,因為愛因斯坦的母親對他施以獨特的教育,才使愛因斯坦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也蘊育了偉大的科學生涯。此外,他的叔叔則是啟發他數學天才的人。叔叔曾告訴他:代數是一種快樂的數學,可以把困難的計算變得容易。

洪蘭用愛因斯坦的例子,說明這裡跌倒,就要從別處爬起的道理;同時強調人類的頭腦是用進廢退的,是由遺傳與基因的交互作用產生的,只要能讓孩子選擇與能力相符的道路,人人都可以有不一樣的成功。

她舉了兩個自閉症孩童的實例,其中一個孩子,被母親發現有絕對音感,可以擔任調音師;另一孩子,被媽媽帶去圖書館打工,結果發現孩子輕易可以把書本歸回原位。

還有一個例子,則是一個數學教授,拚命要讓孩子成為數學天才,結果適得其反,還得了恐懼症;這個父親甚至說出了譬如當初不生不養的話。還好後來,孩子在其他人的幫助下,當了大廚師,展露了天份。這些例子說明了:只要把孩子放對位置,就可以是天才!

今天是愛因斯坦的生日,對物理學界而言,他是一個值得尊崇的偉人。不過一般人從愛因斯坦的媽媽身上,可以學到的是:父母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共同合作,才能給孩子健全的人格。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