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李培芬:數位化有助研擬最佳保育政策
台大教授李培芬獲邀抵金演講,他表示,金門地區生態資源十分豐富,研究種類也十分多元,金管處十餘年來的保育研究若能透過數位化,建立資料庫將研究資料有效系統化,將有助於保育、維護工作進行,並可經由分享,讓研究人員進一步活化再利用這些資料,研擬出最適合的保育政策。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到此一遊」到自然保育|生態調查、監測、資料庫、模式與氣候變遷專題演講,台大教授李培芬獲邀抵金分享經驗,針對生態調查、生態資料標準化、生態資料庫建立、生態資料之應用、生態監測、保育決策、生態分布預測模式、氣候變遷與國家公園、談GIS資料庫之建置與應用。
李培芬於演講中表示,過去研究從開始到最後就是一本書面報告,而且不見得研究成果外界也能夠獲悉資訊,若透過資料庫可以有系統的建置,將可活化這些資料,而最簡單的概念就是數位化。
李培芬也表示以金管處成立十餘年以來的研究和目前保育工作來講,都做得不錯,透過資料庫系統的建立,將可以有效將多年各項研究如物種分佈、地理環境、氣候等做有效結合,成為金管處豐富的研究資產。
李培芬也說,將資料數位化建立資料庫,可以讓這些資源的發現進一步獲得利用,另外結合網路、地理探測等可以將保育動物的分佈、環境等結合在資料庫中,不僅是找物種的名字可以查到分佈位置,也可以反過來查詢範圍內分佈的各生物。
李培芬也以陽明山國家公園地理資訊系統,建置生物分佈資料庫以及應用提供給與會人員分享,他表示,除了可以提供知識外,配合建置好的豐富資料庫,更能提供更多細部的內容,讓更多的研究人員做有效的利用,並提出更適合的保育政策。
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金管處成立十餘年來,陸續完成了許多動植物基礎資料調查,李培芬也指出,以金門國家公園目前而言,若要將研究資料數位化至少要花上一至兩年時間,最基本的是GIS系統的完整建立,可以有效讓各樣的資料依地點、範圍分佈等都納入其中,甚至可以由融入氣候方面造成的影響等資料,讓後來研究者有更多更豐富的資源可以做為研究的參考。
李培芬也表示,依計劃,明年全國各國家公園都將會來建置這樣的系統,目前處於規劃階段,其包括中央資料庫以及各國家公園共同擁有一份備份資料庫,並彼此共享研究成果,如此,除了讓研究資訊流通、共享外,也相對有競爭,刺激研究,甚至可以透過研究比賽,獲得最好的保護方法,也讓最適合的保育政策蘊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