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觀察站》一萬億美元的頭疼—大陸錢淹腳目?

發布日期:
記者: 傅崑成報導。
點閱率:433

大約二十幾年前,大陸曾經公開宣稱:如果臺灣需要貸款,大陸願意提供,當時臺灣一位知名的政治漫畫家,立刻在報端發表了一副諷刺中共的漫畫,畫中是一位瘦巴巴的共幹,帶著八角帽、騎著一輛破舊單車,向旁邊開著敞篷跑車、長得胖嘟嘟的臺灣同胞說:你需要貸款嗎?

筆者至今都還記得畫中的臺胞||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的確,當時臺灣的外匯存底總數已經位列世界前五名;而大陸本身還處在資金嚴重短缺的窘境。誰想得到呢?今天的台海兩岸,真的出現了一窮二白的「共匪」錢太多,居然可以向豐衣足食的臺灣同胞,提供貸款的事情。六十年風水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事真是難料多變啊!

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在北京主持中外記者會,並在回應外國記者有關中國金融市場的提問時,明白表示:中國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換言之,大陸政府今天的一大施政目標,就是要將目前不成熟的、不健全的金融市場,健全起來。

讀者們都知道,大陸目前的問題已經不是錢太少,而是錢太多。過去中國大陸的外匯存底太少,令人頭疼;如今外匯太多,而且已經多達一兆(一萬億)美元,也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畢竟,如何讓人民願意花錢、讓政府能花錢;而且都能夠花在刀口上、花在有助於子孫未來世世代代發展的基礎建設上,那真是一門大學問。

中國人有節儉、儲蓄的美德,大陸人民和臺灣人民,都一樣,中國人的政府不善於規劃,政治上的花費,往往只求立竿見影、光鮮亮麗,欠缺長遠的企圖心,過去的臺灣政府如此,今天的大陸政府亦不例外。嚴格地說,今天大陸所面對的問題,臺灣幾乎都曾經面對過。問題是,臺灣的經驗是否成功?能不能作為大陸的借鑒?

筆者認為,臺灣的花錢經驗和建立成熟金融市場的經驗,有成功之處,但也有更多的失敗之處。不過,不論成敗,這些經驗都是有參考價值的。

就成功之處而言,臺灣的教育發達,資訊流通迅速,股民已經很快變得成熟穩健;人民對外投資、花錢的管道,也已經相當豐富、暢通。失敗的是,臺灣的金融市場仍然深受不成熟的政治,和貪婪財閥的影響。基層人民完全沒有與之對抗的平衡力量,只能成為隨波逐流的犧牲品。

大陸最近大幅增加對鄉村農民的資助,增加了對鄉村中小學生的教育資助,並且開始不惜斥資搞環境保護,這些都可說是最具長期回報價值的內部投資,但是,大陸陸續開放對於外匯的管制、鼓勵人民到境外旅遊、學習、投資,這些舉措都還沒有建立安全、透明的資訊網路,也還沒能深入到逐漸形成的社會中產階級,因此受惠的人數非常有限。

當然,大陸目前稍加開放股市和基金市場,就已經引動了13億股民和基民的奔放熱情,資金橫流,肆意出入,讓全球股市都受其波動牽連;如果再輕易把為數眾多的海外基金大量引入境內,其金融市場的秩序,恐怕更加難以控制,不知還會弄出甚麼全球性的亂子出來。

現在,中國要組建一個專業的外匯投資機構,讓這個超脫任何部門的、依照國家法律來經營外匯的機構,能成為一個有償使用、接受監管、保值、增值的國家級「理財專員」機構。這個構想,自然成為當下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看來,大陸不但已經在利用,包含了世界各種主要貨幣在內的「一攬子」多樣性外匯貯備,來穩固它的貨幣價值,並且也正在嘗試利用這價值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來做為中國和世界金融市場接軌的主要媒介。其中的政治信號強烈,令人驚歎,無法小覷。

昔日的「土八路」已然今非昔比,臺灣的當家人還在蒙頭做著台獨大夢,亂搞島內的族群鬥爭,爭做美日的看門鷹犬,實在令人傷心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