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交流八年不輟金沙萬芳情誼永固

城鄉交流八年不輟金沙萬芳情誼永固
金沙國小與萬芳國小連續八年不輟的城鄉交流,在教育圈中是罕有的佳話。說他們情誼永固,並不是虛言,在國立清華大學,就有一對同班同學緣自於此,他就是當年經由兩校城鄉交流認識的。
萬芳國小的學生,上周到金沙國小拜訪姐妹校;經過四天三夜的相處,彼此已經既投合又親密,也能發現各自的優長。
萬芳校長何瑞蓮表示,城鄉的孩子,的確是有些異同可供互相學習。此行,她由金沙國小校長楊肅正和幼稚老師蔡素瓊口中得知:當年經由兩校互訪認識的學生,有一對已經成了清華大學的同班同學,感覺實在很妙︱城鄉有異,卻教出同樣優秀的孩子,這不正是交流活動的期望之一?
這一趟交流,萬芳國小的賴志宇寄住金沙國小黃彥倫家中,他覺得黃彥倫待人親切,EQ(情緒智商)很好。他最喜歡金門的擎天廳和廣東粥。此行,他見識到了什麼是「人定勝天」!
巫俊霖(萬芳)認為金門的坑道真厲害,是克苦克難的成果。他寄住在陳政揚家,覺這位沙小同學人很親切,很友友善;他說他找到了和他一樣愛吃零食的同伴!
劉明捷(萬芳)也對人工開鑿的擎天廳感到印象深刻;接待家庭邀他去小金門參觀,還吃了海螺。他覺得接待他的吳莘玨(沙小)個性比較謹慎,很能顧及他的感受。相較之下,他覺得自己在台北家裡,父母對他是比較沒有拘束的。
沈恩祈(萬芳)很喜歡金門的風獅爺。她覺得接待家庭的林佳嬛態度很認真,她自己的個性則是比較活潑,父母對她是比較放任的。在金門有機會多走點路,她覺得感覺很好;不過,她希望金門也能有百貨公司。
高羚庭(萬芳)最愛的是金門的太武山和山上的花草樹木及石刻,包括毋忘在莒勒石。有些石刻的字她並不認識,卻還是覺得很喜歡。
她是由張婷暖接待,這幾天她品嚐到了張媽媽的水餃煎蛋(金門鍋貼),還有畜試所生產的冰棒。
高羚庭和張婷暖都能玩能鬧;有人暴料她們有點「恰北別」︱這似乎意味著她們能快速適應環境,很快就熱絡。高羚庭學過相聲,說話帶有京片子的感覺;她還被暴料會突然親其他女生,不過她脣吻並不及於男生。
何瑞蓮表示,八年來,金沙國小和萬芳國小的城鄉交流從未間斷,在教育圈,幾乎是唯一的案例。這項活動之所以能夠成功,最重要的是有家長的支持。訪金期間,金沙國小親師生的熱情,那更是沒話說的!
據何瑞蓮的觀察,城鄉的孩子,確實是有一些差異性的。金門的孩子比熱情、樸實,沒有虛偽,凡事不會只顧自己,而且還很上進;臺北的孩子比較自我,凡事不一定會想到別人。臺北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比較多元性的,不會只注重功課;金門的父母,似乎比較強調智育,因此金門的小朋友,生活和行為比較一致。
何瑞蓮表示,兩地孩子的差異性是存在的,至於能不能互相學習,就要看以後的發展。她希望身處異地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能互相扶持。萬芳國小此行帶著︽佐賀的超級阿嬤︾做為禮物。何瑞蓮表示,萬芳國小的學生都看過這本書,甚至還全班帶去看電影。她希望兩校的孩子,都能從佐賀阿嬤的故事學到:凡事都可以從正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