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金門經濟特區」芻議
金門,一個只有150平方公里的島嶼,由於位處台灣海峽的前沿,五十多年一直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從萬炮齊轟發展到「三打三停」金門炮戰;從廈金航線首開兩岸「小三通」發展到開放福建省居民「金門遊」。金門似乎是兩岸關係的晴雨表和試金石。近日,「一國兩制」試驗區的設想,再一次讓人們思考金門在發展兩岸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雖然目前海峽兩岸關係仍處於冰凍期,然而,筆者認為,促進區域經濟,振興台灣的「金門經濟特區」構想,是達致兩岸雙贏、藍綠同勝的方案。台北當局應該把握時機,帶領台灣走出困局。
一、問題的提出
去年十一月,金門縣長李炷烽在縣議會上提出金門做為「一國兩制」試驗區的構想,希望成為公共議題,讓金門跳脫藍綠對抗,甚至提供台灣地區未來出路的新思考。
消息傳出,如一石擊起千層浪,不僅在金門縣議會引發了激烈爭論,更是在台灣本島乃至大陸的學者中引起強烈回響。
李炷烽在其長達九頁的︽二十一世紀新台灣的出路,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之芻議︾中,詳細論述了金門為「一國兩制」試驗區之歷史回顧、金門實施「一國兩制」的可能與實踐,「一國兩制」試驗區的定義、利弊分析等七項內容。希望建立一種可以解開目前台灣法規制度對金門發展的束縛,以特區、特有法令來建構特有的制度,取兩岸制度之長,將金門列為「特殊的行政區」,以利金門發展,為兩岸開啟另一種互動選項,謀求兩岸雙贏。目的是將金門建設成為一個「有長久台灣法制背景的大陸沿海特區島嶼」。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講師丁長發博士也提出了新的建議,表示在福建經濟發展後勁不足等不利因素下,可考慮建立「廈門特別市」,以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目前,金門的未來路向問題已經成為海峽兩岸政界和學術界熱論的焦點。
二、思考的基本點
誠如李炷烽縣長所言,金門做為「一國兩制」試驗區的優點很多:一、人才與物資利用管道,將可大開方便之門。二、法令制度上的特殊需求可以被滿足。三、在世貿組織中的合作關係可獲得提升。四、自由港經濟活動的加速成長可以預期。五、兩岸的緊張關係將可徹底消滅。六、未來和平統一後的法律衝突問題,可獲得試驗性的解決。
筆者認為,李炷烽縣長的構想是一個大膽的創舉,對兩岸的制度性建設,對兩岸關係的互動都有借鑒意義。不過,筆者覺得人們的眼光還可以放得更長遠一些,從區域、亞洲以及全球的角度來規劃金門的未來藍圖,不僅滿足於修建一條金廈大橋、或建設一個料羅深水港。
1、放眼世界
金門位於福建省東南海面,東距基隆一九八海里,西靠廈門卻僅一八海里,最靠近廈門處,相距只有二三一○米,雞犬之聲相聞。
由於過去長期處於戰爭對峙狀態,金門的發展一直受到各種限制,目前經濟發展已遠遠落後於對岸的廈門了。所以,目前一談經濟發展,人們很自然會「捨遠求近」,希望加強與廈門之間的關係,甚至建立「廈金特別市」更好。
不過,人們卻忽視了在地理上其實金門還有其獨特的國際位置。金門扼守著世界經濟和軍事最重要的通道||台灣海峽的要衝。金門的發展不僅是惠及金門島上居民,而且對國際經濟及政治格局都會有所影響。所以,在兩岸消除敵意,和平發展的前提下,不少國際知名財團對金門的發展都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我們在考慮日後金門定位及投資來源時,應該站在全球的戰略角度上。
2、根留台灣
金廈兩門地緣緊密,但在目前兩岸的形勢下,是「合」好還是「分」好,確實要把握好當中的度。如果過分強調金廈之「合」,甚至成立大陸管轄的「廈金特別市」,有學者擔心會觸發台灣島內分裂勢力再次叫囂「劃峽而治」的狂熱,不無道理。
金門的發展不應只著眼於廈門的「合」,更重要的是與此同時加強與台灣本島之間的「合」,否則就會失去金門所擁有的特殊地位。在福建沿海,像金門這樣面積的小島為數不少。
筆者認為在制訂金門發展規劃時,一定要考慮與台灣本島的關係,應該讓台灣全體民眾都能在金門的發展中得到實惠,也只有這樣才是一個成功的方案。
3、立足南中國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社會裡,區域經濟合作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和潮流。台灣的發展,出路就在於與南中國海周邊地區的合作。
二○○二年時,筆者曾提出「南中國經濟協作區」的構想。這一兩岸經濟合作新機制覆蓋地域包括台灣、香港、澳門、福建、廣東和海南,是中國經濟圈中地域相鄰,親緣最近,經濟聯繫最緊密的地區。它將是一個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的封閉型區域經濟組織,即對內相互取消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對外仍各自保留貿易政策獨立的經濟機制;同時它也應是一個新型的自由貿易區,即從傳統自由貿易區的關稅減讓、產品貿易擴大到經濟技術合作、行業開放、投資諮詢和服務貿易領域。
如果能夠獲得福建、廣東、海南等作為發展腹地,香港、澳門等作為融資渠道,台灣將會走出經濟谷底,創出一番新天地。
金門作為台灣與大陸的前沿陣地,在未來的兩岸區域經濟整合中,可以發揮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對金門未來進行規劃時,一定要立足於南中國的整體區域發展,這樣才能引領台灣本島走出困境,帶動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
三、幾點設想
基於上述分析,筆者就金門的未來發展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建立「金門經濟特區」
一九五六到一九九二年,金門是台灣的「戰地政務試驗區」。二○○一年,金門是兩岸「小三通」的「兩岸直航試驗區」。
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應該是建立「金門經濟特區」的適當時機。台北當局應該為金門鬆綁,授權當地政府在現時政治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加大經濟發展的步伐,並給予金門開放博彩業的權力,令金門成為東方的「拉斯維加斯」國際航運中心,以及國際遊艇製造和活動中心。
2、建設東方的「拉斯維加斯」
台灣一直沒有政府特許的合法賭場,大部分賭客都分流到澳門、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台北當局應該學習澳門近年快速發展的經驗,在遠離本島的金門開放賭權,一來避免在本島開賭引起諸多社會和治安問題;二來可以截流本島賭客;三來吸引國家財團資金及世界各地(包括大陸)遊客;四來可以用博彩業的稅收所得改善台灣本島經濟和民生。
建議設立「台灣發展基金」,將金門博彩業的大部分所得撥入該基金,用於台灣本島就業、教育及其他與民生相關的項目。
3、建造國際物流中心
利用其毗鄰福建的地理優勢,以及經濟特區的稅務優惠,打造國際水平的物流中心,建設料羅深水港、修建金廈大橋,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4、建造世界一流的遊艇製造和活動中心
建造一個國際最先進水平的遊艇製造中心,向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出口遊艇。另外,建設世界一流的遊艇俱樂部,定期舉行國際級遊艇賽事和活動。
5、建造以海洋主題公園為特色的旅遊中心
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建造海洋主題公園,包括海底水族館、水上遊樂場等,形成以海洋文化為核心的國際旅遊中心。
6、建造高水平的療養區
建造設備先進、服務一流的療養區,廉價為台灣本島的人士,尤其是退休耆英提供醫療、休養服務。
四、方案可行性
筆者自今年一月提出建立「金門經濟特區」初步構想以後,得到了各方的熱烈回響,並認為方案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1、國際財團支持
筆者提出初步構想後,目前已經得到美國、新加坡等地有實力的大財團的積極回應,他們對投資金門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前提是兩岸放棄敵對狀態,共同創造出一個和諧的投資環境和氣氛。
2、澳門經驗借鑒
澳門自開放賭權,引進拉斯維加斯的經營模式後,很快便超過經營幾十年美國賭城,奪得「全球第一賭城」的稱號。澳門的經驗證明,在東方同樣可以建造拉斯維加斯式的賭城,將博彩收益回饋社會,改善民生。
3、台灣聚財之道
近年來,由於台灣島內藍綠對峙緊張,政治前景不明朗,令不少國際資金為之卻步,本島的很多資金也往外流。簡單的幾句口號及招數已不足以吸引外國財團。金門開放賭權,不僅可以有力地吸引海外資金,而且還會源源不斷地吸引世界各地賭客,是台灣最快捷的聚財之道。
4、大陸龐大資源
大陸有著日漸富庶的人口,只要放寬大陸居民金門旅遊的限制,每年幾百萬,甚至上千遊客量的目標並不是遙不可及。
結語
相信只要台北與金門兩地解放思想,用前瞻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為金門制訂出一套長遠的發展規劃,金門將會成為又一顆閃亮的「東方之珠」,為兩岸以至國際的經濟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
(本文作者為南中國戰略研究所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