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遲緩三歲前治療黃金期
統計資料顯示,地區民眾對於發展遲緩及早期療育的概念尚未明瞭,也讓兒童錯失○至三歲的黃金療育時期;縣衛生局表示,研究發現三歲以前的早療功效,是三歲以後的十倍,籲請地區家長正視兒童發展問題。會中也一致認同,地區需整合社政、衛政、醫療、教育、家屬等相關單位之資源,才能提供最佳服務給兒童及家屬。
如何建構九十六年度金門地區早期療育服務措施,由金門縣衛生局及台北地區精神醫療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辦及金門縣社會局、金門縣教育局協辦「金門地區早期療育服務體系之執行成效與檢討座談會」。
該會議圓滿完成,與會相關單位也達成如何建構九十六年度金門地區早期療育服務措施之共識。
會中,與會專家呼籲地區家長,要正視兒童發展問題,不要以為孩子只是「大隻雞慢啼」而忽略早療黃金時期。
衛生局也指出,民眾對於何謂早期療育不甚瞭解。事實上,早期療育是一種人性化、主動而整體性的服務。
其透過不同專業,包括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社會福利等之整合介入,解決發展遲緩兒童各方面之發展落後或異常問題,並開發孩子的潛能,以減低其未來形成障礙之可能或減輕其未來形成障礙之程度。
而所謂的發展遲緩是指未滿六歲之兒童在神經系統及肌肉骨骼系統之發展項目上有一種或數種、或全面發展速率上有異常或落後的現象,其類型通常包含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言語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發展遲緩等。
衛生局表示,許多為人父母者或許也都不太清楚何為早期療育,往往因而錯失兒童黃金早療時期。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推估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約佔兒童人口數的百分之六至八。
衛生局表示,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業務從九十年起迄今已逾五年,歷年來相關數據均顯示,金門縣三歲以前之發展遲緩或疑似發展遲緩之通報率偏低。
該數據顯示金門地區民眾對發展遲緩及早期療育的概念尚未很明瞭,甚至許多家屬甚至表示我的孩子只是「大隻雞慢啼」而已,因而忽略了○至三歲的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
專家學者也一再的呼籲,三歲以前作早期療育的功效,是三歲以後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