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幽默大師林語堂 金門也有他的足跡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770
字型大小:
幽默大師林語堂 金門也有他的足跡

幽默大師林語堂 金門也有他的足跡

昨天(三月二十六日)是已故幽默大師林語堂逝世的日子。一九六六年的九月,林語堂曾經參訪過金門。金門這座小島,有光榮,有悲情,卻是特定時空中,英哲們絡繹相訪的地方;就連胡適、林語堂這些真正的大師級人物,都曾與金門發生關聯。

胡適曾考證過在金門出土的魯王壙志,林語堂的足跡曾經踏上金門島。林語堂到金門的時間是在一九六六年;當時正在中央通訊社擔任駐金記者的郭堯齡(已故),曾拍下他手扶長筒望遠鏡,準備遠眺的畫面。這幀照片目前被收錄在國家文化資料館,原件的版權屬於中央社(國家通訊社)。

在金門日報社(本報)編印的︽黃金四十年︾中,有一段關於林語堂的記事:五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幽默大師林語堂博士夫婦偕女太乙(林太乙)、相如(林相如)蒞金訪問。在金門縣政府八十年出版的︽金門縣志︾,也有同樣的記載。

林語堂是誰?民國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概很難不知道他是赫赫有名的「幽默大師」。十幾年前,金門各家書店,不難找到他的作品,例如:︽京華煙雲︾、︽朱門︾等。他的作品還有︽老子的智慧︾、︽吾國與吾民︾、︽八十自述︾等。

林語堂究竟怎麼個幽默法,世人未必舉得出例子;不過,對京華煙雲這本書的書名,知道的人可就不少了。這本書的女主角叫木蘭;林語堂賦予她用一滴淚眼看天下美事的特質|木蘭有個毛病,就是一看見極美的東西,兩隻眼睛裡就會各流出一滴眼淚,只是一滴。

林語堂的成就涵蓋語言、文學、哲學等多重領域,他甚至還發明了打字機。根據中新社記者(黃耀輝 陳立宇)在台北陽明山林語堂故居所見及所記:林語堂發明了六十四鍵「明快打字機」,說明書上指出,每分鐘最快能打五十字,是直行書寫式,能打印九萬個中國字,而且不需訓練就能操作。

除了學貫中西之外,林語堂曾用英文寫過︽中國新聞輿論史︾。他研究了中國古代輿論與當代(所處時代)新聞事業的關係,認為歌謠(例如︽詩經︾)就是最早的口語新聞,可以視為文字報的前身。

根據新聞學界的解析,林語堂認為歌謠和韻文(加上小說和戲劇)是中國最早的輿論批評形式,由於它們可以朗朗上口,又易於流傳,有些影響力是那些必須接受審查的報刊,所無法達到的。正因為有口語新聞的傳播,即使是在君主專制制度之下,中國的輿論仍然是強大的!

林語堂曾經說過許多幽默的話,其中有一段是與新聞有關的:美國的雜誌編輯,為了力求正確無誤,常費神校正到頭髮都白了。中國的編輯便聰明得多,他總留下幾個錯誤,讓讀者享受發現錯誤的樂趣。

據說,林語堂演講有「二不」;若事先沒有準備,或吃飽了還沒消化,他都不願演講。曾經有人硬要他講,他就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最愛看人獸搏鬥;有一次,一位壯士被強推到老虎面前,壯士就在老虎耳邊說了一句話,結果老虎就嚇跑了;接下來,他又嚇跑了一頭獅子。他先後告訴兩頭猛獸:要吃我可以,但吃完之後就必須演講!

華人圈中,有一位叫蘇度的記者,寫了一篇︿現在,我們需要林語堂嗎?﹀。訪談文章中提到大陸學者王兆勝所引用的評語:林語堂非常與眾不同,有人說「他是中國二十世紀作家中最難書寫的一章」。王兆勝還說|林語堂曾說:即使我們塵世是一個地獄,我們也要把它變成美好的天堂。林語堂不喜歡黑暗、變態的東西,寫作寫的是世界的美好,包括一草一木,都強調美感。這篇訪談的結論藉林語堂提過的「共存」觀念,希望現代人能與文化和心靈共存,從矛盾中創造和諧。換句話說,現代人還是可以和林語堂的思想共存。

前天是吳敬恆(吳稚暉)誕辰,每年在三月二十五日這天,金門各界都會舉行紀念儀式。吳敬恆曾經提倡國語注音及國語運動,也曾參與孫中山所主導的革命運動,追隨過蔣中正,並且是蔣經國的老師。能對一代哲人保持尊敬,正是金門可愛的地方。不過,吳敬恆堅持反共,在兩岸有兩極化的評價;林語堂卻是兩岸共同的關鍵詞。

吳敬恆的誕辰和林語堂的忌辰,這兩個紀念日只隔一天;兩人的影響力在許多地方已經逐漸消褪。就像世人對梁啟超的印象,也正在淡去之中。梁啟超是胡適的老師,有人認為中國人之有梁啟超,就像埃及之有金字塔一樣,值得驕傲。作家董橋曾寫過一篇︿遺失了梁啟超之後﹀;他提到在新聞系裡執教的台灣學者李金銓,曾經考問過學生:誰是梁啟超?結果學生的答案卻是:中大(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雖然現代學生只愛通俗報刊或日本漫畫,比較不愛梁啟超,但董橋並不因此對新生代感到洩氣,因為他知道還是有人會在課堂上提一下梁啟超(例如李金銓)。

董橋認為:只要生命中還有一些讓人尊敬的師長,不斷以言行證明另一套源遠流長的價值觀足以維持百代風騷;這些學生的成長之路,就不會只有荒野和歧途。

林語堂、吳敬恆、胡適、梁啟超:::都是華人的驕傲;不論他們與金門有沒有關係,在他們的紀念日拜或不拜也沒關係,卻應該有人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提一提這些人的作品、情志和影響。

林語堂是福建龍溪人,祖居地與金門同屬閩南。人不親,土親;就算兩者都不親,他的光芒,還是值得閩南人感到驕傲。或許,金門管理文史的相關單位,也應該設法將郭堯齡先生所拍的「林語堂博士訪問金門」,列為金門的文化典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