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清明吃薄餅生意強強滾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城報導。
點閱率:451

金門在清明節或冬至祭祖有吃薄餅的習俗,地區大街小巷幾個燙薄餅的小攤子,可見老師傅一上午都站在鐵盤前忙碌著,一手抓起軟呼呼的水麵團,五支手指不停地扭來扭去,好順勢掌控麵團。民眾大排長龍等候購買,生意好得很。

吃薄餅的習俗,相傳是與明代節制五省的蔡復一有關,據說蔡復一不願黨附當權太監魏忠賢,遭魏忠賢屢屢用計加害,在平苗時,連下十二道文書並限期回覆,蔡復一由於軍務繁重,又在病中,實在窮於應付,已無暇用餐,其妻便將麵粉烘成薄餅,裹以菜蔬,懸在空中,讓他叼而食,後世遂有吃薄餅的習俗。儘管傳說不可考,但是在清明、冬至祭祖大日子,地區家家戶戶有以薄餅孝敬祖先的習俗。

清明是吃薄餅的大節,一方面是祭祖、拜拜需要;這天薄餅攤子的生意就愈好,尤其到了清明節當天,攤子上吸引大批民眾在清晨趕往排隊等待薄餅上市;早上八時現場排隊人數多到四、五十人,老師傅一上午都站在鐵盤前忙碌著,一手抓起軟呼呼的水麵團,五支手指不停地扭來扭去,將手上的麵團往破處甩,幾秒間就燙熟了一張薄餅,用手揭起,一片片疊高起來,按顧客需要的份量,論斤論兩來賣。一斤大約可捲18張薄餅,買回來先將每一張餅皮揭開,對折成四分之一疊好,覆上塑膠袋保持濕潤以免硬裂,吃時也較方便取用。當然還要採買搭配薄餅的各色餡料。

祭祖之後,一家人圍坐吃薄餅,豆芽炒青蔥、豆乾條炒芹絲、蝦炒蔥珠:::,桌上擺得黃紅白綠,每個人按自己喜好將菜夾起舖在薄餅上,最後再灑上加了細糖的土豆粉,捲成餅筒子。愛吃餅皮的,菜夾得少,瘦瘦一捲,咬下去多是麵皮餅的滋味;有的每樣菜都愛,夾一夾就裹成渾圓圓的一筒。另外還要買些調了白糖的土豆粉(花生粉)、辣椒醬才夠味。每一家的薄餅夾餡料都是大同小異,口味的差異,只在於炒菜的火候與調味的習慣而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