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則錞捕捉生命光彩王維壽與花草心靈對話
「王維壽陳則錞||生命摯愛獵影展」昨日起在文化局登場。對陳則錞來說,攝影是她檢驗自我的工具;對王維壽而言,卻是一種與外在溝通的方式。
是項展覽將展至五月二日止。
率性外放的陳則錞,以這次的攝影展,來紀錄自己過往的生命歷程,她說,是對自己生命再一次的整理,對過往的告別。
從流浪天涯的生命頑童,到結婚生子、如實存在的生命轉折,都是陳則錞此次真實展現的重點。
家住榜林、靦腆安靜的王維壽,則以蓮花、蓮藕為主題,呈現與花草的心靈對話。這些取材自古寧村「香草庭園」前池子的花草,在王維壽的耐心捕捉下,綻放出令人驚豔的風采。
每一幅作品都沒有名稱,除了希望留給觀賞者更大的想像空間外,他們也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瑰麗的大自然美景下,一切的言說彷彿都是多餘的。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在「如夢令」詞牌中,如是吟唱。
李清照因書寫花藕生命傳神,而被人譽為「藕神」,一直是陳則錞崇拜的中國古代女作家,甚至還以「李清照詞生命意境之研究||以生死學觀點探討」做為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題目。
陳則錞很高興能和王維壽合作聯展,她認為,一切像是冥冥中註定,她崇拜李清照,而王維壽攝影的主題,又是李清照擅於書寫的藕花。因此,她和王維壽的組合,乍看突兀,其實卻又頗為契合。
陳則錞和王維壽一動一靜,個性截然不同,如何突出各自的特色,而又能保有聯展的和諧?
他們決定利用大塊的色布,做展區視覺上的區隔與連結。
安靜包容的藍色布,代表靦腆傳統的王維壽,鮮豔外放的桃紅布,則代表著熱情率性的陳則錞。藍與紅的混合一紫,則做為二人之間的連結。於是,在展覽的攝影主題之外,水藍長布、紫色長巾、桃紅花布羅列,迎風搖曳,讓現場又多了另一種流動,另一種想像。
陳則錞和王維壽說,他們是在辦攝影展,但更真實地說,是在「玩」攝影展。以玩的心態,做更真實自然的呈現,也許,會讓展覽更富人性。
這是陳則錞的首次個展,但卻是王維壽的第二次個展。
二、三年前,王維壽就和周成仁在原場地舉辦過一次雙人聯展。這次的「生命摯愛獵影展」(也稱為「生命摯愛告別獵影展」),原本周成仁也是參展主角之一,卻因故不幸去世,以致無法參展,更突顯出生命不可捉摸的實相。
「對自己的過往告別,也是做為對周成仁懷念的一種儀式」,是這次攝影展,在作品呈現之外,對陳則錞和王維壽的另一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