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特教助理員協助特殊兒童專心上課得到正面迴響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572

金門縣身心障礙者家長協會於九十四年開始向勞委會職訓局提計畫,為各校申請了特教助理員,並在在校園中得到正面的迴響。這個計畫,不僅提供了縣民多元就業的機會,更讓特殊身心障礙學童可以得到專人照顧;如此一來,既能避免特殊學童干擾同學和老師上課,又能提昇學童生活自理的能力。

金門縣政府的永續就業政策,似乎也可以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把特教助理員這種「多贏策略」,納入永續就業的範疇。

據金門縣家長協會社工員蔡素真表示,金湖國小附設幼稚園曾經因為過動兒在普通班中,影響學生正常上課,造成其他家長的不諒解,演變成家長要讓自己孩子轉學,或是請過動兒離開。針對這個衝突,家長協會總幹事林金羨請教過全國身心障礙者家長總會,得知有「特教助理員」的設計,方式則是透過勞委會職訓局,從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管道去提計畫,提申請。

特教助理員的申請,必須由各校同意,將名額報給教育局,然後再由家長協會提計畫給職訓局。家長協會所提的計畫名稱叫做「延續以愛助礙促進社會服務計畫」。九十四年提計畫,九十五年是第一次執行,共招募了五名派駐校園的特教助理員;去年重提計畫,今年(九十六年)是第二次執行,共招募六名特教助理員。

特教助理員的工作項目,就是要到校園裡協助特定的特殊身心障礙學童,讓學童可以在專人的幫忙下,順利地參與或處理在校時間的生活事務。

「以愛助礙」的特教助理員是以一對一或一對二的方式,協助特殊兒童,讓普通班的師生可以專心上課,不受干擾;接受協助的特殊兒童,不但有人保護,還可以隨時退到一旁整理情緒,等狀況恢復後再融入教學課程。過去這樣的伴讀工作,有時候是由特殊學童的父母自己擔任,但也可能連特殊兒童的父母自己也是身心殘障者;結果是孩子不但得不到幫助,父母的狀況反而因為壓力太大,變得更嚴重了。

家長協會的特教助理員就業計畫,第一年曾在金湖國小、金鼎國小、多年國小、卓環國小推行。在金湖國小,有一個個案是一名自閉而且智能有障礙的學童;他具攻擊性,會咬人、掐人,還會破壞教具,注意力又不集中,無法融入課堂學習,而且還嚴重偏食,不吃米飯,也無法生活自理。另一個案則是過動,情緒不穩,常大吼大叫,或在地板上打滾。經特教助理員介入後,在攻擊、偏食、生活自理、情緒上,都獲得改善。金湖國小共有三名助理員,服務的學生數是四人。

金鼎國小有一個重度智能障礙和一個多重障礙學童,他們是由一位特教助理員提供服務。個案的情況包括:不會生活自理,會攻擊和破壞:::。特教助理員是一位游泳教練,除了細心教導他們提昇能力外,還教他們游泳,如今個案已經能與他人和睦相處,也能自行吃飯或使用馬桶大小便。

多年國小有四位特兒童,分別由兩名特教助理員提供服務。其中一個個案原本只認得一、二、三,不懂注音符號,經過個別指導之後,已經可以從一數到一百,也學會使用注音符號拼音。

由於九十五年執行的成效良好,家長協會去年又繼續提計畫,並於今年繼續執行。今年申請的學校,除了金湖國小、多年國小、金鼎國小之外,還多了金城幼稚園,總共僱了六名特教助理。

家長協會的以愛助礙計畫,讓四十五歲以上無業或待業的民眾,得到了工作機會,讓特殊兒童得到一對一的幫助,讓學校班級能正常上課,讓教師不再力不從心,讓無力把孩子送到特教班的家長,有了喘息機會,也讓教育局多了許多助力;不過,以愛助礙計畫是根據勞委會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而來,這類社會型的補助,將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轉向經濟型就業;因此,家長協會認為,若是學校、家庭、社會都對特教助理員有需求,地方政府應該考慮由自己編列預算,一方面促進就業,一方面照顧特殊兒童。

金門縣為了提供就業機會每年都會僱用許多臨時人員,工作性質大多為環保、清潔、資源回收等;如果能把這塊社福的餅,分一部分用來僱用特教助理員,提昇特殊兒童的能力,效益應不亞於環保工作。相信,並不是每一個需要工作的人,都適合從事勞動;讓有愛心、有耐心又需要工作的人,去為特殊學童做一點事,應該是兩全其美的事。勞委會職訓局在審查家長協會的計畫時,也建議地方政府應該自行編列這類的預算。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