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寧點滴>山灶豎立村牌有譜了
※目前蔓草殘礫的山灶,無人居住,成了廢村,居住外地的山灶鄉親建議縣政府也能如同地區各村落有屬於自己的石頭村碑,縣府也從善如流,最近正徵詢原籍山灶村民豎立石頭村碑的地點位置,村民希望老家將來有一天能再興旺。
緊鄰安岐村的山灶,隨著環境的變遷,人口不斷的外遷,使得這個袖珍型村落已人去樓空,無人居住,成了廢村,原本豎立於道路旁的舊式鐵製的村牌也不見了,這幾年來,蔓草殘礫的山灶,成了名副其實的「廢村」。行經該路段,只能隱約從蓊鬱林木看到頹廢的房舍,顯得極為孤寂,還真不知道該處曾經有一百多口灶的高峰盛況出現過。
山灶,原先居民是宋朝之後,由內陸遷來的,居民原為丹詔的縣民,外徙金門之後,就諧音為山灶了。居民以許姓為多,像後沙、後浦等地的許姓後代,大部分是由此發衍出去的佔絕大比例。由於原先遷來的人數不少也形成大里社,也有建宗祠神廟。
南山村三孔井有來歷
※古寧頭南山村內的特殊文化地景「三孔井」,舊金門縣誌上稱為三孔井,井欄鑿石作三孔,如品字形(也稱三品井),可三人同時汲取淡水,有機會可前往南山村觀賞這金門難得一見的奇景。
古寧頭是個大聚落,昔日人丁旺盛,村民汲水須等待,頗為不便,於是先民運用智慧,發明了獨一無二的三孔井,可三人同時汲水,居民可在此汲水話家常、洗衣,是凝聚感情的一個地方。
也相傳在清朝康熙初年,鄉籍三品副將李永輯目睹南山村民,每日汲水相爭傷和氣,乃自行捐資解囊,打造三個圓孔石環安置於井口,因之鄉民將「三孔井」稱之為「品字井」或「三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