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建大佛話題火紅報您知
對於金門大佛園區的興建,坊間及縣府網站上討論熱烈,支持倡導興建的,理由立場與縣府說法相近,反對興建的,主要有三方面不同的意見,包括:公部門介入的合宜性;與金門其他建設相較的急迫性;興建地點的適當性。
支持興建的理由,主要認為,金門建大佛的興建創舉,將讓金門成為觀光客造訪的熱門景點,有助金門往後的長遠發展與經濟榮景。另外,透過對於佛教的敬仰,可帶來既深且遠的正面影響。
而不贊成興建大佛園區的民眾,所持反對觀點主要為:一是質疑公部門介入的合宜性;二是考量到與金門其他建設相較的急迫性;三是興建地點的適當性。
關於質疑公部門介入的合宜性問題,縣議員李麗貌在臨時會質詢中即點出,在金龜山千年貝塚上答應財團法人金門大佛開發基金會一百二十公頃的土地建大佛,改天天主教徒要同等土地建羅寶田神父的教堂和紀念館、後天法輪功和一貫道也要求一百二十公頃土地來建道場,縣府該如何處理?她更認為,金門除了本土傳統的道教信仰以外,外來的宗教沒有一個像羅寶田神父對金門這塊土地的的奉獻與付出。
而李麗貌服務處也在縣府留言板上留言,對於縣長李炷烽積極推動興建大佛,以振興金門觀光的出發點予以肯定,但認為施政與重大公共建設須有輕重緩急之分,建大佛應非現階段金門經濟發展與建設最迫切之需求,況牽涉金額龐大建費與屬全體縣民所有之一百二十二公頃縣有土地。
副議長許玉昭也認為,對於興建大佛民間有不同意見,許多網友也在縣府網站留言板針對建造大佛園區熱烈討論,主辦單位應針對網友質疑的問題,提出說明。她也表示,興建大佛不能動用縣有財產,地區有很多財團法人基金會,若每個基金會都要動用縣有財產,那縣府有多少財產可以運用?
議員楊永立則是質疑建大佛是否會讓主政者心胸更加開闊?他說,如果帶給民眾正面的效果,會同意支持,大佛是很虔誠的、宏觀的、希望大佛建造讓主政者心胸與大佛一樣的寬大,為金門百姓多做一點事。
縣府網路留言板上,也有鄉親留下反對意見,網友表示,金門大佛園區開發基金會通過提案|「請以金門縣政府之名義,向國有財產局申請撥用金龜山一百二十公頃的土地以利建大佛園區開發使用」,網友認為,縣政府縱使不出錢,但是至少同意出地一百二十公頃,等於是一百二十萬平方公尺,也就是一千二百耕區,縣府憑什麼提供該基金會這麼大的公有地?網友指出,「如果不動用行政資源、不動用政府預算、不使用公有土地,要建大佛、建媽祖廟、建清真寺,悉聽尊便,但反對公資源建大佛」。另外,也有網友建議,對於這種看法兩極的重大建設,在推動之初,縣府有必要先進行民意調查,或是召開公聽會。
關於與金門整體建設相較的急迫性方面,縣議員李麗貌在議會臨時會的質詢,與大部分反對興建民眾的看法相似,李麗貌認為,山外、沙美街道冷清蕭條,商家哀聲載道,經濟不振問題更應先著手改善;其次,金酒公司是地區的金雞母,如何讓金酒永續經營,也很重要;金門醫療資源缺乏,鄉親面對後送的無奈,有待政府協助解決;地區旅外青年回鄉的就業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及改善,都較興建大佛園區急迫。
有關興建地點的適當性,部分反對的民眾,著眼點在於金龜山有貝塚文化遺跡,一旦在金龜山興建大佛園區,擔心會破壞到當地寶貴的文化資產與生態。
陳慶瀚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金龜山」一文中,就表達出這一方面的憂心,他指出,金龜山「殘存的貝塚和帶著貝殼鋸齒緣所壓印形成的紋飾陶片等文物,依然攜帶著無可取代的金門古文化的記憶,它們蘊含著金門史前人類面對未知大自然的生存和適應變遷過程的文化意義」。他認為,「太武山是一尊永遠的金門大佛,從數十萬年前到今天,牠總是沉靜謙卑而不以威鎮之姿來面對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金門子民。也許金門從來都不缺少一尊大佛,金門缺少的是對環境、生態、歷史文化有機體有著同樣悲憫和關懷的普世大佛精神」。他也感傷地說出另一部分民眾的憂慮,「如果拆除甲政第是對金門某一頁歷史篇章的毀損,那麼在金龜山建一座龐然大佛將是對金門大歷史源頭記憶的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