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以捕魚為生後豐港出捕魚達人
金城鎮後豐港位於金門西南隅靠海的一座傳統聚落,世代以捕魚為生,近期後豐港正面臨一件可能改變村民日常生活的大事,就是水頭商港的興建,村民談及討海生活及後豐港的海洋生態,這塊海埔地在村民的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地位,許多村民對於賴以維生的棲地,將在這一代面臨斷絕感到愧對祖先。希望漁政相關單位能加以重視,維護漁場,也能鼓勵年輕人能投入傳統漁業保護資產。
據後豐港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洪德舜指出,金門地區的鄉親均以閩南語稱呼該村為「洪門港」,乃因該聚落為洪姓先民聚居開墾,繁衍生息之地,早期以竹筏釣石斑魚(過魚)聞名全島,魚鮮味美,而村民捕魚閒暇喝點小酒,才有「洪門港燒酒矸」的封號。
洪德舜也指出洪門港捕魚達人可說是全村皆是,老中青代出高手,年長者有洪順景、洪明山、洪水忠、洪清桂、洪總回、洪長保、洪金輝、洪存德、洪火祥、洪成進等都是過去後豐港捕魚高手,目前仍從事捕魚的漁民如洪榮碧、洪榮火昆仲與洪光照。他們從小就學會捕魚,幾乎每一種近海捕魚方法都會,也學會捕魚必須觀看潮水雨水文,出海才能夠大豐收有漁獲量。尤其洪光照為人非常風趣,樂觀豁達,對討海生活甘之如飴,不管天候好壞都會出海捕魚,自得其樂。在釣魚、挖沙蟲更是技高一籌,令人稱羨。
如今老一輩因為金門處於軍管戒嚴時代,錯失了與海洋親近的機會,近期後豐港因水頭商港的興建,村民談及討海生活及後豐港的海洋生態,這塊海埔地在村民的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地位,如今漁民對於賴以維生的棲地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出海捕魚,他們非常憂心所有自然資源如石蚵、沙蟲、章魚、螃蟹、鱟、水獺等海洋生態都會消聲匿跡,而靠以為生棲地漁場消失,捕魚技術斷層更是捕魚者所憂心,他們在此衷心希望漁政相關單位能加以重視,維護漁場,也能鼓勵年輕人能投入傳統漁業保護資產。如果眼前的濱海生態無法妥善獲得保存照顧,往後年輕世代的孩子們將面對空空蕩蕩的海岸線,再也不能見到豐富多采多姿的濱海生態,海洋資產將在這一代面臨斷絕,讓村民自責感到愧對祖先,更讓昔日靠海生活的村民懷著一份無奈與不捨得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