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縣長接受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專訪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縣府報導。
點閱率:476
李縣長接受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專訪

李縣長接受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專訪

縣長李炷烽昨日接受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專訪時指出,金門早期實施戰地政務時間長達三十六年,可以說是第一階段的「一國兩制」,民國九十年試辦的小三通則是第二階段的「一國兩制」,他個人提出的「一國兩制試驗區」構想,其主要目的在於建制一種可以解逸於當前台灣法規制度對於金門發展束縛,是以特區、特有之法令建構特有的制度,取兩岸制度之所長,將金門列為「特殊的行政區」,以利發展,並為兩岸重新開啟另一種互動選項,謀求新的政治發展可能,實現兩岸雙贏。

縣長李炷烽是於昨日下午三時接受TBS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新聞平台資深製作人屠乃瑋專訪,專訪議題包括:一國兩制試驗區、金馬撤軍、小三通中轉等。

李炷烽指出,金門過去一直做為中華民國試驗區,早期實施戰地政務時間長達三十六年,可以說是第一階段的「一國兩制」,金門也成為台灣的守門員,但中央給金門的資源是少之又少,相對民主自由也付之闕如,實在是悲慘和慘淡的歲月。而民國九十年試辦的小三通則是第二階段的「一國兩制」,總統陳水扁在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在金門開出支票,希望金門直屬行政院的特別行政區。而他個人提出的「一國兩制試驗區」構想,也是基於對歷史回顧和呼應陳總統離島發展的主張,可惜台灣媒體對此議題未有探索和深入了解。

縣長李炷烽也表示,去年十一月六日應金門縣議會邀請在議會作「一國兩制試驗區」議題報告,這樣的主張不是完全站在金門觀點看待,但還是衷心盼望台灣應拋開統獨對立、南北對抗、藍綠對決局面,給金門更多政策挹注和政策鬆綁,不要再將金門一直扮演工具性角色,否則會像國民黨經營五十年失去民心,但民進黨執政最近七年對金門也未有規劃,讓金門人覺得台灣只有選舉,沒有民主。

李炷烽也指出,由於目前整個國內和國際的政治氣氛傾向於和解,加以中國大陸方面堅持改革開放路線,兩岸也已經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如果金門能從過去「戰地政務試驗區」、目前的「兩岸直航試驗區」,進一步發展成為「一國兩制試驗區」,或許能為海峽兩岸的政經發展,提供更大的經驗證明,並且為金門帶來更大經濟獲益。

而談到金馬撤軍議題,李炷烽也指出,包括福建省政府主席顏忠誠也主張金門一定要撤軍,雖然過去駐軍帶給金門幾十年的穩定、繁榮,但現階段和局勢的改變,金門只有全面撤軍,朝國際化接軌,才能引進國際財團投資,帶來真正的經濟發展和繁榮。

他並表示,國家真正的安全來自民生經濟,不是來自國防。民生經濟做好規劃,國家自然強大。李炷烽也希望中央放寬小三通中轉政策,讓國人可以透過小三通自由選擇進出兩岸,否則這就違反憲法平等原則。金門對於中央的期待,不一定是補助經費,但最重要是中央要給金門政策挹注,中央只有做好民生、交通、醫療、教育等工作,停止選舉惡鬥,國家才能向前發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