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活浯洲新桃源活動昨起展開
配合2007年國際文化資產日「文化地景、自然遺產」主題宣導,金門縣文化局昨日起一連兩天舉行「悠活浯洲新桃源」活動,邀請高中職學生一同深入認識自己鄉土文化地景和珍貴的自然遺產,以喚起全國民眾對文化資產的重視,邀請大家一起來守護台灣、金門、全世界的文化資產,避免遭到損毀並持續加以保護與關注。
這項「悠活浯洲新桃源」活動是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金門縣政府指導,金門縣文化局主辦,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建築系承辦,並於昨日上午九時二十分假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舉行始業式,局長李錫隆主持開幕式,邀請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教授江柏煒、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徐韶良就閩南建築與洋樓的文化地景做深入淺出的講解,並帶領金門高中、金門農工職校學生走訪了充滿不同地質特色的烈嶼,讓他們對於自己生長的土地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文化局長李錫隆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3年將四月十八日定為「國際文化資產日」,盼喚起公眾關心世界遺產的多樣性與脆弱性,並共同維護與保存。配合2007年國際文化資產日「文化地景、自然遺產」主題宣導,文化局特舉辦「悠活浯洲新桃源」導覽活動響應。希望對古蹟修護有更深入、更多元的認識,培養民眾對文化資產的關懷與熱愛。
李錫隆表示,金門氣氛圍著戰地傷痛的神秘面紗、風獅爺守護地方、碉堡軌條砦的軍事地景、充滿人文薈萃的閩南建築以及閩粵僑鄉風華年代的文化地景;秋季豐盛飽滿的高粱田和剛硬堅毅的花崗石,妝點著純樸閒適小島的自然風情。為期兩天的金門自然文化采風的環境體驗活動,架構在金門技術學院建築系之下,藉由建築系師生對於金門地景長期深耕的探索,除了將閩南建築與洋樓的文化地景做深入淺出的講解,也參訪了充滿不同地質特色的烈嶼,藉由此次的活動,教育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文化多樣性、環境永續觀念上的視野以及開拓對國際上對文化資產保存的新觀念,期望在這樣的活動中啟發一股尊重自然及保護文化的新動力。
「悠活浯洲新桃源」活動內容五日安排有文化地景與自然遺產講座:由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教授江柏煒主講「文化資產保存策略的地方發展模式」、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徐韶良主講「自然遺產保育的鄉土關懷與全球思考」;下午則展開島嶼環境體驗,參訪東崗採石場舊址、青岐玄武岩海岸景觀、鳥類生態介紹,九宮碼頭、風雞、車轍道;六日活動課程為植物與濕地生態環境體驗,參訪五虎山、雙鯉湖濕地、慈湖、水尾塔,傳統聚落與建築環境體驗有山后民俗村、古寧頭聚落、風獅爺。希望讓他們對於自己生長的土地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啟發尊重自然及保護文化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