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城古城牆復建露曙光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406
字型大小: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金門城古城牆的復建計畫已露出曙光,並獲得居民一致的肯定及支持。

為了推動金門城古城牆復建計畫,並爭取金門城居民對古城牆復建的信任與支持,金管處已經與金城鎮公所、金城鎮代會、金門城社區發展協會,於五月十日下午二時,在金門城活動中心辦理說明會。出席居民十分踴躍,對金門城古城牆的復建計畫也能接受,讓計畫的實現露出曙光。

會中是由金城鎮長蔡輝詩向居民表明召開會議的緣由,由金管處企劃課長蘇承基闡明處長黃文卿對古城牆復建的企圖心及理念,並由金門技術大學副教授江柏煒教授說明各項施工方法。出席會議的人員還有金管處西區主任呂清福、工務課蔡秀雲技士、鎮代表林孫全等。

此次復建工程將從東門古城牆做起。東門古城牆全長二百七十五公尺,九十六年度的修復範圍將從文台寶台處為起始點,工程長度約四十八公尺,總工程款為台幣五百萬元。工程施作範圍雖在金管處的邊界上,但考量金門整體的未來發展,金管處與地方政府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的,因此仍全力推動。

金管處表示,未來還將尋求縣政府及其他單位的合作,逐年對金門城古城牆的復建庚續推動。此次工程施作方式將仿效洪武年間建築型態施工。設計完成後,還會繼續與居民進行溝通及協調,使工程推動達到百分之百的效益,更希望為金門觀光業帶來一針強心劑。

金管處還表示,為了推動復建,該處曾聘請江柏煒副教授,以兩年的時間,針對金門城古城牆的遺址進行調查研究及考證,並已獲得完整的史料報告,為金門城古城牆的復建計劃,奠定了基礎。

根據金管處提供的背景資料,金門城昔稱「金門守禦千戶所城」,是明太祖朱元璋為海防之需,令江夏侯周德興建造的軍事城堡,也是衛所制度的一環,被形容為:「固若金湯,雄鎮海門」。

從明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年)築城開始,金門城的歷史迄今已有六百一十七年。目前居住在城址的倪、邵、王、俞、成等姓氏,就是當年的軍戶之後。

明中葉到清初是金門城發展的鼎盛時期,人口達四千人以上。金門城的城牆規模,比同屬永寧衛的惠安崇武城略小。城周是六百三十丈(約二零一六公尺)。城牆的寬度是一丈(約三點二公尺)。城濠深丈餘。城牆的高度在洪武二十年時是一丈七尺(約五點四公尺),但永樂十五年又增修為二丈五(約八公尺)。面積廣達二十五公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