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東北亞峰會青年訪金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368

以「反軍事化」為主題的「東北亞青年高峰會議」正在臺灣地區進行。來自日本、韓國、香港和臺灣的基督教青年共三十二人,由亞洲基督教協議會(CCA)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PCT)的工作人員陪同,,於昨天和前天造訪金門。他們希望藉由戰地和戰史的踏訪,追尋和平的價值。

每隔數年,亞洲基督教協議會就會舉辦東北亞和平青年高峰會議,邀請各國青年,以和平議題為核心,探討東北亞各國的情勢,並讓與會的各國青年,了解彼此所面臨的問題,構思、發展可推動的行動方案;希望讓和平、非武力的訴求,可以藉由青年的努力,得到更廣泛的認同。

東北亞青年高峰會議曾於一九九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日本舉辦;二零零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在韓國舉辦;今年是由臺灣主辦,主題為「反軍事化」。今年的會期是從五月十六日到五月二十二日,並於五月十八日、十九日參觀金門。他們在前夜拜訪了沙美長老教會,由傳導王中武、長老陳成勉等人為他們介紹金門的情況。

主辦單位對於金門之行的期待如下:希望讓青年基督徒從實地觀察,體會軍事化所帶來的威脅、破壞,和隔離,進而思考和平的價值。從戰史故事和彈痕,了解戰爭所帶來的殘害。

戰爭時期的金門,無數的砲彈,造成了許多的傷亡;屋牆上的累累彈痕,留給人們許多驚恐,也影響下一代的心靈;為戰備需要所挖掘的坑道,破壞了許多人文和生態遺跡。如今,戰爭已經遠颺的金門,則有美麗的風光;傷人的武器,也變成溫馨家庭能夠使用的菜刀,藉由這樣的對照,主辦單位希望青年能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正確的抉擇。

不過,金門地區在戰後產生了一種吊詭,卻是外人未必能理解的了。在金門,人人都希望和平,卻又懷念以軍養民的經濟情態;而金門人之所以對軍隊戀戀不忘,則是長期依賴軍隊的結果。

亞洲基督教協議會(CCA)的青年幹事張仲志表示,在南韓有些地方也有類似金門的情形。軍事化是否能為人們帶來真正的福祉,其實是一個疑問!要彌補經濟問題,或許應該在維持適度的防衛機能之下,另由政府找出其它的配套措施;重點是,超過防衛所需的軍事化,並不會帶來真正的和平!

青年高峰會成員中,有一位是來自香港的盧飛韻,她覺得和平是無法靠嘴巴說說的,世人應該學會尊重彼此的權利、文化,重視溝通,平日也不能把不公不義的事情置之度外;要能藉由有效的溝通,化解各種衝突。

來自臺北的石乃欣表示:我想我們如果能在小事上忠心,上帝就會派給我們大事去做。因此,和平的議題,放諸於一般人,應該是從管理自己開始做起,只要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守本分,衝突就不容易發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PCT)的青年幹事伊誕‧巴瓦瓦隆(傳道師)表示,和平是普世教協(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總部在瑞士日內瓦)長期努力的議題,在東北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基督教組織,都在推展和平運動。

就伊誕個人的觀點而言,他認為耶穌之所以來,是為了挑戰霸權,挑戰不公義和蠻橫的社會;世人要追求和平,就要進入耶穌的生命裡,用愛、寬恕、憐憫、真誠去達到和平、非軍事化的目的;雖然那一種「所有美好皆臨」的「上帝果」並不容易到手,但卻仍必須朝此方向,不斷地去努力。

回頁首